乡村

打造科技文化市场高地 黄岩六大举措振兴蜜橘产业

2018-11-15 15:40:16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黄岩蜜橘产业振兴拉开了序幕,吹响了新的前进号角。通过筑巢引凤、技术帮扶、布局现代园区、谋划节庆造势等措施,积极实施蜜橘产业提升工程,不断提升蜜橘品质、扩大种植面积、转变生产方式,提升蜜橘产业硬实力。

强化组织保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建立“黄岩柑橘产业振兴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重点负责部门协调、品质提升、品牌运作、市场营销等工作,制定黄岩蜜橘发展鼓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年投入2000多万元,重点扶持土地流转、品种引进、基地建设、品牌擦亮和市场开拓。将柑橘发展的任务列入各乡镇街道、部门区综合目标考核,并做好督考工作。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力提振黄岩蜜橘产业,把黄岩打造成蜜橘产业的科技高地、文化高地、市场高地。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产业布局

组织编制《黄岩蜜橘2017-2026十年发展规划》、《黄岩区永宁江两岸柑橘产业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黄岩贡橘园规划》等三个柑橘产业规划。推进黄岩柑橘产业的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服务信息化等,以技术和市场优势抵消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劣势。建设柑橘名品精品园、观光休闲园、文化博览园、蜜橘养生园等多功能增值化产业,以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效益显著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柑橘产业体系。

打造“一江一湖一丘一路”四大柑橘基地,确保黄岩蜜橘面积达到5.6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的规模。

《黄岩区永宁江两岸柑橘产业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立足规划区永宁江水脉和柑橘文脉资源,明确定位为“中华橘源,一脉相承”,对接《黄岩蜜橘2017-2026十年发展规划》振兴黄岩蜜橘的战略和打造“中华橘源、山水黄岩”的全域旅游目标,推进黄岩蜜橘产业的保护开发利用,重塑浙江省千年品牌的柑橘产业发展高地;打造世界宽皮柑橘发源地的唯一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浙江省“中华橘源”柑橘主题田园综合体。

城市橘园《黄岩贡橘园规划》,以南城街道1500亩优质黄岩蜜橘基地为基础,对百年古柑橘进行保护,引入百年橘树、千年橘乡、中华橘园的理念,打造“一心二环五区”,再现城中有橘、河流橘林环抱,处处蜜橘飘香的美丽橘乡风光。

强化品种引进,推广国内外优新品种

在加强本地早、特早熟蜜柑等优良本地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着力引种国内外高附加值、高糖度柑橘良种,增加黄岩蜜橘家族“新成员”。按照宫川、大分、由良、红美人、葡萄柚等优良品种的成熟期,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均衡黄岩柑橘早、中、晚熟期结构,延长优质果品的市场供应期。

研究提升黄岩特色品种。黄岩本地早是近百年来黄岩人民最引以为傲的柑橘良种。近年来,我们着重选育本地早高糖株系,已选育出东江本地早、新本一号等优良品种,辅以“良种+良法”,提高本地早品质。

强化招商引智,向现代柑橘业转型

在土地流转、政策扶助、项目支撑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引进优质工商资本参与黄岩蜜橘产业振兴,成为产业转型的新动力。仅两年时间,流转土地4000亩,引进了浙大环资、橘源地生态、北京达凯瑞、浙江圣佳果、杭州华伟等十多家经营主体,带来了资金、人才,一批现代化的柑橘基地建成,为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同时,区政府加强了有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部门的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成立了柑橘科技同创中心。实施多个科技项目,一大批柑橘专家把黄岩作为柑橘科技基地,引进了水服一体、智能选果、温室栽培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黄岩蜜橘的品质。

强化品牌保障,提高黄岩蜜橘品牌辩识度

发挥黄岩蜜橘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地理标志标识认证的作用,推出黄岩蜜橘系列拳头产品。建设以黄岩蜜橘证明商标为母品牌、企业自有商标为子品牌的双品牌体系,做强黄岩蜜橘证明商标这个区域公共品牌,支持黄岩蜜橘的“蔡家洋”、“永宁”、“黄泥岗”、“快快来”、“金字山”、“香忆”等系列子品牌发展。

强化宣传保障,提升品牌知名度

以源远流长的橘文化为媒介,按4A景区标准打造中华橘源田园综合体、中国柑橘博览园项目,建设高档次中国柑橘博物馆,每年定期组织柑橘旅游节、橘花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延续千年来橘农们“祭橘神”、“放橘灯”、“种橘福”等传统习俗,重现传统文化氛围,促进橘产业、橘文化、橘旅游共生共荣。

同时,加大推介力度。参加各级农业博览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主要的蜜橘销售地进行黄岩蜜橘专题推介。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升黄岩蜜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