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山东平度农民学会垃圾分类

2018-10-24 15:22:30  来源:今日平度

“爷爷,这个灯泡放哪个桶?”“这个废灯泡是玻璃的,放在这个可回收的里面。”近日,在山东青岛平度市南村镇大西头东村的陈锡爱家里,老人正与小孙子一起对家里的一堆垃圾进行分类。自今年3月大西头东村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陈锡爱一家五口8个月常见这样的场景。

“现在形成习惯了,村里已经没有乱倒垃圾的喽。”陈锡爱所言不虚,行走在大西头东村的大街小巷,这个300余户的村庄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一家两个垃圾桶,先对自家的垃圾进行‘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第一次分类。”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刚启动那会儿,村民既有不理解的,也有不用心的,每天垃圾的一次分类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市镇村三级一起走访村民座谈研讨,拿出了破解之法。

“分类涉及的垃圾品种繁多,那我们就化繁为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村民每家每户的垃圾桶上注明按照“易腐烂”与“不易腐烂”代替“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准分类,这样一来,村民对分类标准做到了心中有数。另一方面,由村内保洁员对村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比打分,按分值进行一定的小奖励。肥皂、洗衣粉等日化用品,陈锡爱家就领过几次。“小奖励虽然是象征性的,但是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该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村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真正从源头让村民做到了垃圾有效分类。

在村子东头的垃圾收集房里,每天早上7点,保洁员们都会准时将各家各户的垃圾收集到这里进行二次分类。保洁员会按照“好卖的”与“不好卖的”的标准对收集上来的垃圾进行细分。“‘好卖的’由保洁员自行处置,作为他们的工资补贴。”如此一来,保洁员把垃圾二次分类当成自己的事,更为细致认真,能够有效确保垃圾分类的“变废为宝”。

“二次四分法”是南村镇大西头东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探索实施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大西头东村共为321户村民配备分类垃圾桶642个,按每百人一个保洁员标准,配备保洁员3名,垃圾回收车3辆,建设垃圾收集房1座,垃圾分类收集房还配备了水、电和消杀消毒设施,标识明确,专人管理,分类垃圾日产日清,并且取缔了露天垃圾收集桶。除此之外,该村“两委”还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大西头东村村规民约》,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村风带动民风,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眼下,冬季取暖季即将到来,该村预先在村庄外围选好煤灰集中堆放点,集中收集各户的煤灰后进行综合利用,避免煤灰混入生活垃圾内。“习惯成自然,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还对环境好,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陈锡爱说着,带着小孙子把路边一片废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分类垃圾桶里。争做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代言人”伊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参与者。我们要以“局内人”的精神,从自身出发,为全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对地方而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足不足,创新能力强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高不高,往往和营商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企业而言,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可以说,经济竞争力之争,就是营商环境之争。

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营商环境到底好与坏,“身在其中”的感受并不如企业和企业家敏锐、深刻。我们要多听企业家们的“抱怨”,关注他们的需求,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狠抓为企服务。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切实做到换位思考,遇事“不要说不行”,要力争方便办事,“一次办好”,提高效率,“用时最少”。同时,重视企业,“有求必应”,为其提供“最暖、最快、最优”的服务。作为党员干部,更要以战斗的姿态、良好的状态推动工作,既要敢于碰硬、专业做事、激情干事,也要带头敢于担当,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

平度,是我们140万父老乡亲共同的家,在我们家乡发展的关键时刻,要树立争做“代言人”的信念,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让平度在发展中更加朝气蓬勃、熠熠生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