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民宿火爆难掩困境 破局需多元创新

2018-08-03 08:29:33

特约撰稿刘旷

近年来,外出旅游的游客在住宿方面更加倾向于民宿。在此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企业、资本加入到民宿这个阵营中。除了国外的爱彼迎之外,国内不少企业、资本纷纷进军民宿行业,出现了住百家、途家、游天下、有家民宿、自在客、小猪短租等企业。整个民宿市场一片热闹繁华,那么这股“民宿热”是如何刮起来的?

忙中偷闲,现代人紧张之余的慢生活

国家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民宿53852家,预计到2020年,民宿市场规模将高达300亿元。而推动民宿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因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传统酒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宿的多样化需求。传统酒店装饰风格一脉相承,差异性不大,个性主题稀薄,难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感。民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住有意思的地方”的需求。像是度假式民宿、体验式民宿、情怀式民宿、爱好式民宿等均是瞄准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投其所好,从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另一方面,慢生活方式的回归让民宿越来越受欢迎。旅游可以让人们暂时放松心情,而在住宿方面,相较“理性”的酒店来说,“感性”的民宿更受人们的欢迎。民宿吸引人们前往的原因在于其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不同的爱好驱使人们找到不同的民宿,体验各类生活,实现“快工作慢生活”目标。在一些人眼里,民宿已经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寄托。于是在人们多样化需求下,民宿行业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

外表光鲜亮丽的民宿行业实则问题频出

随着人们外出旅游频率的增加以及对慢生活的追求,民宿的大热是必然。但在这场热闹繁华之下,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一,安全性不强,用户个人隐私面临泄露危机。民宿体制尚未完善,门槛较低,不少民宿存在经营资质不健全、安全保障不到位、住户隐私保护不周等问题。

其二,个体孤独存在。民宿由于公共产品配套不足,导致民宿在当地不能形成连贯的旅游链条。民宿的孤独存在除了会造成购买力的浪费之外,还会让环保、规划、安保等公共产品得不到保障。

其三,盈利难。一方面,民宿多为屋主租赁给经营者,他们的契约意识相对较弱,往往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盲目提高租金,压缩租赁年限,给经营者带来高额成本,加大经营者盈利难度。另一方面,在旅游淡季时,房源处于闲置状态,经营成本压力也会不断增加。

其四,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宿领域中的“玩家”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拥挤。在此浪潮下,民宿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千遍一律没特色”是不少游客对民宿最直接的看法。

路障重重,中国民宿如何披荆斩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酒店企业和资本力量纷纷进入民宿领域。但基于民宿市场上存在盈利难、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民宿行业要想更上一层楼,还得好好谋划。

首先,打造特色品牌、树立人文情怀,贯彻“家”的核心。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民宿与标准化酒店的区别之处在于民宿对当地生活形态的接触以及对特色主题的植入,认为“体验感”和“主题性”是民宿的两大特色标签,这也是消费者弃酒店选择民宿的主要原因。因此,走差异化路线,找到不同于酒店和其他民宿的独特风格才是民宿经营的要点。

其次,相比较孤立化的单体民宿来说,民宿集群带来的效益更大。通过打造配套齐全的民宿集群区域,实现乡村功能和结构的丰富化,从而带动餐饮、医疗、教育、疗养、农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在经济效应的影响下,能为地方吸引更多的客流,由此可带动当地民宿的发展。

最后,推动企业联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让长处更加突出,短处得到弥补。一来,覆盖行业信息网络,加强各级民宿之间的交流沟通,集思广益应对行业发展的矛盾问题和旅游潮流节奏的变化。如2017年途家整合各平台流量,实现“8合1”,包括途家、蚂蚁短租、携程、艺龙、去哪儿、58赶集、微信酒店和芝麻信用等八个平台的房屋实现库存共享,一键管理,大大降低了房东的沟通成本,也方便游客找房。

总的来说,民宿在市场需求与共享经济盛行下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由于民宿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要想解决盈利难、体验不佳等问题,不妨通过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注重差异化个性品牌的树立,鼓励多元化创新模式,同时注重人文与生态环境的融合等来强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民宿行业更上一层楼,迎来真正的春天,成为创新旅游的新力量。

(本文系作者个人研究之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作者系资互联网分析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