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引入网红店民宿等新业态、3D涂鸦点亮街景……广州多处老骑楼活化焕发蓬勃生机

2018-07-16 09:41:25
原标题:引入网红店民宿等新业态、3D涂鸦点亮街景……广州多处老骑楼活化焕发蓬勃生机

大洋网讯 旧时的骑楼底下,孩子们弹棋、拍公仔纸,大人们叹茶乘凉、开铺做生意……大规模兴建于20世纪初的骑楼街见证了广州近一个世纪的商业辉煌和人文情怀。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骑楼街开始老了、旧了、破了;但广州人尤其是年轻人对骑楼的梦想并没有变,在骑楼里开网红店、在骑楼上喝咖啡、在骑楼墙上涂鸦……骑楼仍然是时髦的、热闹的,充满人情味的;百年骑楼随着时代也在蜕变,成为广州人找回童年美好记忆的地方,成为广州在国际城市竞争中独特的风景线。

万福路骑楼

3D涂鸦点亮老城街景

在广州的骑楼街中,万福路一带非常有特色,仿巴洛克风格的骑楼随处可见;位于文德南路与万福路交接处的巨型转角骑楼,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窗,被网友称为“广州的罗马斗兽场”。

位于文德南路与万福路交接处的巨型转角骑楼,被网友称为“广州的罗马斗兽场”。

如今,万福路骑楼又有新亮点——一面依据骑楼的自身形状“量身定制”的涂鸦墙。这幅面积160平方米的3D巨幅画作“横看成岭侧成峰”,以“珠江之光,粤海扬帆”为主题,上半部用地球、鱼类和海洋勾勒出生态环保的理念,下半部则勾勒出满洲窗边的西关小姐、东山少爷、黄包车以及马路两旁的骑楼等元素,描绘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骑楼街一直延续着热闹与繁华的市井风貌。

排除安全隐患再“画画”

近日,记者来到万福路看到,涂鸦墙下一些外国游客正在留影。它位于一座2~4层骑楼的左侧,画面从屋顶到墙角徐徐展开,建筑本身的年代感与涂鸦墙鲜活的色彩碰撞出别样的趣致。

这幅涂鸦墙是珠光街2017年的微改造项目之一,在设计涂鸦墙之前,相关部门格外细致地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勘察工作。仰忠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悦怡告诉记者:“当时是珠光街来牵头,组织规划部门、北京街以及专业人员等参与商议的,我们挨家挨户地勘察,详细了解了骑楼内部、外部的情况,以及住在骑楼里居民的诉求。”

勘察之后发现,这栋骑楼最突出的就是安全性问题。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内部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漏水问题长期困扰着住在里面的居民。接着,珠光街花了20天时间,在不改变骑楼结构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进行了加固、补漏等一系列工作,从楼上到楼下,从屋内到外墙,连带把居民家中的“小问题”一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之后再作画,此举也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万福西路的涂鸦墙为老街增添了新的景色。

“月球表面”变画板

张悦怡告诉记者,骑楼侧面这堵墙是旧城改造时旁边骑楼拆迁后留下的,潮湿、风化等问题十分严重,外墙面坑坑洼洼,墙皮一碰就掉,甚至可以用“月球表面”来形容。与此同时,前方的空地也是一堆乱石,既不利于美观,对于进进出出的居民来说也非常不便。因此,珠光街请专业的维修人员将面前的空地铺平,并在外墙搭好脚手架。首先对凹凸不平的墙面进行修补、加固;之后将墙体整个刷成白色,变成一块崭新的“画板”。

面对“画板”,珠光街文化站苏站长说:“当时,我们只是给了‘海洋’‘环保’‘珠江’等几个关键词,让同学们打开脑洞,自由地创作发挥,设计出了一张概念图。”之后,由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分成几批来到这堵墙面前,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方案敲定后,往墙壁上‘粉刷’的工作就完全交给大学生了。”张悦怡记得,那段时间天气还很热,同学们分工很明确,个个变身“粉刷匠”,在涂鸦墙的右下角,记者看到,还有参与“作画”的同学们的亲笔签名。

北京路骑楼

网红店诠释广府文化

“好好生活,因为总有个人惦记着你”,这个写在北京路北段骑楼上的一句话成为“网红”标语,不少被暖到的年轻人前来自拍、发朋友圈。北京路是广州最著名的骑楼街之一,去年11月,广州本地文创企业树德生活馆在此开张,在众多传统老字号的店铺之间,树德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店面是纯灰色的现代简约设计,售卖的是牛皮纸背包、原木台灯、能洗的笔记本……而原来这里是一家腊味铺。

位于北京路北段骑楼的树德生活馆引得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腊味铺13天换新颜

从腊味铺变身文创店,只花了13天时间,用树德生活馆合伙人林潼的话说,这是“快进式微改”。树德生活馆只占据了骑楼的一层,二层、三层仍然是老住户;而原来的腊味铺店面“雕龙画凤”、传统元素浓厚,并不适合树德的现代文创风格。

林潼告诉记者,改造以微改和整饰为主,结构上“大刀阔斧”的改动较少,“骑楼建筑有自己内部的结构,比如房子开间虽然很窄,但进深却很深,建筑内部又大多数是木板而不是现代的水泥板,像这些我们都不能随意破坏,只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微改”。

店内从地板到墙面,乃至产品,都充满了原木的质感,以此为基础,将货架加入水管元素体现现代装饰风格。同时,又保留了骑楼内部“三进”的基本格局,“第一进”摆满了各类原创创意产品;“第二进”略窄,如同一个走廊式的连接,顾客可以在此喝咖啡、看杂志;“第三进”豁然开朗,犹如一个小型沙龙,提供给人们分享与讨论的空间。

年轻人纷纷来“打卡”

作为一家总部设在TIT创意园的本地文创企业,树德为何选择在骑楼街开店呢?林潼表示:“首先是北京路商圈吸引了我们,其在广州的商业地位毋庸置疑。这里不仅面向广州,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来到广州旅游都会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其次,文化性因素也是吸引我们进驻的重要原因,骑楼文化、街坊市井文化、商都历史在这里沉淀,与我们的匹配度非常高。同时,作为文创产业,我们也希望可以发挥业态升级的作用,与传统业态碰撞出新的火花。”

树德生活馆不但吸引了大把年轻人来此驻足拍照,还引来了爷爷奶奶前来“打卡”,成为老城区新的“网红地”。“年轻的顾客喜欢过来看书、拍照,而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们也会好奇地走进店内,他们更偏爱餐具!” 在林潼看来,与楼上的住户和谐共处,是另一种颇有人情味的商业模式,“我们还要在北京路南段新开一家面积更大的店。通过平面包装上的不同表达,重新诠释,让年轻群体更易于接受广府的骑楼文化。”

中山六路骑楼

新民宿安放城市记忆

你见过老广州最真实的样子吗?或许,在老城区的骑楼中,找一间民宿住下来是不错的选择。一家名为Nomad’s Apartment的民宿就藏身在中山六路骑楼中,这是一对90后海归小夫妻花一年时间改造而成的;虽然民宿在二楼,并不好找,但在中外各类预订平台,这是一家颇为火爆的民宿。

游客可以在藏身于中山六路骑楼中的民宿里近距离感受广州文化。

骑楼变网红民宿

为了寻找这家在网上火到不行,现实中却很低调的民宿,记者在鳞次栉比的骑楼下行走多趟,最终还是老板亲自下楼迎接,才找到了民宿的大门。闹市中的骑楼下,在一排电器用品商店中间,记者推开这家民宿的木门,这道宛若哆啦A梦的“任意门”,瞬间隔绝了喧嚣嘈杂,进入另一个别样的空间。

眼前这位漂亮的90后小姐姐,就是这家民宿的主人。2016年初,吴小姐和她的先生一起租下这栋骑楼,一层作为商铺,二至四层有四个房间、将近200平方米的空间用来作为民宿。拿到房子前,吴小姐以为软装一下应该就可以开张营业了;然而,“当时看到这栋骑楼的内部,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放弃的念头都有了”。吴小姐告诉记者:“里面漆黑一片,原先这里二至四层分别租给了不同的人作仓库使用,由于多年没有人打理,内部环境一塌糊涂。并且骑楼的楼龄将近70年,只要下雨,墙体全部渗水,我们将整栋楼排查了一遍之后发现,连地下的管道都要重新铺设。”

好在经过专业建筑公司的鉴定,骑楼内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比较稳定,可以进行室内改造。因此,吴小姐和先生花了近一整年的时间,投入了约60万元,将原本20多年无人问津的仓库,“爆改”成年轻人最喜爱的网红民宿,2017年1月1日正式开始营业。

四个房间分别被设计成工业风、现代风、北欧风、复古风。吴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以及哥哥都不是学设计科班出身的,但是我们三个人完成了四间民宿的室内装修设计。喜爱复古风的吴小姐,将自己负责的房间设计成了民国风,她说:“客厅的桌椅、小板凳都是使用比较复古的家私,同时还加入了中式元素的小摆件和具有西关味道的屏风……四个房间四种风格,客人来了希望把每个房间都感受一遍。”

游客体验广州文化

然而,老骑楼并不只有这样或那样令人头疼的问题,经过一番艰辛的改造,它所保留下来与呈现出来的,在过路的旅人看来都是可爱的。吴小姐告诉记者,民宿开业后,虽然位置很难找到,但依然有许多人打电话来预订房间,还有专门租客房用来拍写真的,特别是周末,本身就稀少的四个房间经常供不应求。

吴小姐说:“来住宿的大多都是从外地而来的游客,他们之前在珠江新城那边住几天,然后再来这里体验老广州的骑楼生活,他们感觉住这里和住五星级酒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同时,对于骑楼外表的老旧与民宿内部精致的装修所形成的鲜明反差深表惊讶。”

记者在其中一间客房注意到,民宿并不是“与世隔绝”。对面的骑楼像画一样沿街展开。清晨,客人只要打开一扇窗,便能听到来来往往拉货的拖车声,清晨开张营业时卷帘门上升的声音,店铺老板的叫卖声,以及街坊用粤语讨价还价的交谈声……

“不仅是外地人,许多曾经生活在广州、现在去了国外的人,也会偶尔回到这里住上几夜,带着他们的孩子来骑楼体验他们儿时生活的地方,他们认为这里还保留着当初对广州的记忆。”据说,Nomad’s Apartment最初的创意是吴小姐的先生想出来的,他给出的解释是:“nomad在英文中是游牧者、流浪者,广州的游客从天南海北而来,出门在外的他们就像游牧者一般,我希望骑楼中的民宿能给‘游牧’中的旅行者家一般的温暖。”

广州骑楼家底知多少?

骑楼堪称是广州人将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传统完美结合的产物,广州的骑楼大规模兴建是在20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广州骑楼当年有多盛行?据悉,在1929年,广州的骑楼街发展到顶点,各种商店总数达2万多间,当时平均每50个广州人便有1间骑楼商铺。

如今广州的骑楼家底又如何?根据最新编制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最新核查显示,广州现状传统骑楼街路段长度26.5公里,共60条。而《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涉及骑楼路段长度22.4公里,尚有4.1公里的骑楼街未覆盖保护,因此本次规划扩大骑楼街保护范围,新增保护路段包括:东华西路、东华东路、越华路、豪贤路、仓边路、八旗二马路、米市路、朝天路、沿江西路、文德路。

对传统骑楼进行活化利用,适当改造以增加骑楼的生命力,也一直是政府支持、政策鼓励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就明确规定,鼓励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可以用作旅游观光、休闲场所、发展文化创意等功能,并鼓励社会资本和个人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而且针对广州已公布的历史建筑,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保护规划,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有建议的活化利用指引。

此外,广州还提出对传统骑楼街进行复原。市国土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骑楼的复原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复建或新建骑楼,另一种是在建筑之间和非骑楼建筑的沿街面加建传统样式的柱廊。

复建或新建骑楼有两种情况,复建是指现状临街建筑质量较差,在未来有改造更新或拆除重建的可能时,应建议在该建筑原址进行骑楼复建,即拆除老旧危房之后应重新修建骑楼建筑;新建的情况是指骑楼街临街的地块为空地,还未进行开发建设,在未来对该地块进行开发时,应选择骑楼的形式修建临街建筑。而加建柱廊是指为了达到传统建筑与新建建筑步行空间衔接的目标,在现状骑楼建筑与新建建筑之间可采用连廊、构筑物等方式对廊柱进行连接,形成统一连续的步行空间。

策划/广报全媒体记者汤新颖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娟、赵方圆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