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南川区全面深入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

凝教育之力 筑法治之基

2018-04-16 09:13:35  来源:重庆日报

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南川区启动仪式

重庆市中小学法治知识教育改革试点南川授牌启动仪式

南川区第二届小学法制教育优质课竞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全面实行依法治教,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开辟依法治教新局面?

南川区以制度保障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路径,以法治教育普及宣传为抓手全方位落实依法治教,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向老百姓交出满意的答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 依法治教

打通管理脉络

为教育筑起安全“防护网”

教育改革要做到有法可依,必须以完善教育治理规则体系为基础。

多年来,为营造公平正义的教育制度环境,南川区教育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了以教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行政审批法制科,高位谋划、重点统筹,科学引领全区教育人走上依法治教“新路子”。

“要保证教育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南川区教委主任崔志有介绍,全区各学校已逐步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政教处为主体、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依法治教工作网络。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与学校教育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制度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根基。

依法治教的“任督二脉”打通了,又该如何平衡好职能与权力间的那杆“秤”?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南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的“笼子”,是区教委为规范行政职能,建立的一系列责任审查制度。

结合工作要求,区教委清理权力责任清单47项,编制清单流程图,建立政务公开及负面清单目录……职能的规范与核查厘清了工作边界,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更透明,也更畅通。

制度建设的扎实推进,大到全区教育系统,细至各个学校。

据了解,为落实市教委要求,早在2016年,南川区教委便对全区中小学、民办幼儿园学校章程建设作出部署。截至今年3月,全区学校已完成章程的制定、核准、备案,区教委组织学校优秀章程评比,编印了《重庆市南川区学校章程汇编》,并将全区学校章程通过教委网站对外公布。

学校章程建设的提前完成,是南川区推进依法治校领先的一小步,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依法治教的一大步。

涵养法律人才

为教育储备专业“保卫军”

2015年,南川区一中学改建后,大门两侧修建了8间房屋门面。由于商业价值高,如何处理这8间门面的出租问题,一时间将教育系统推向当地舆论的“风口浪尖”。

国有资产不能由学校单方面作出决定。在南川区教育“律师团”的建议与协助下,学校制定了依法出租房屋门面的方案,最终采取举牌竞标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完成了房屋门面出租事宜。

自2007年南川区组建全市第一个教育“律师团”以来,这个有点“特别”的法律团队便一直为全区依法治教工作提供着有力支撑。

律师团屡见不鲜,南川区教育“律师团”又“特别”在何处?

“成员都是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律师资格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律师团成员传先进介绍。教育“律师团”成立至今,成员已达22名,组织编撰《教育政策选编》、《学生伤害案例评析与安全管理实务点睛》,累计开展各类法律活动1300余次,解决涉法问题近600件,切实维护了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律师团所做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无偿服务。”南川区教委行政审批法制科科长周建表示,除了常态化的教育涉法事务,教育“律师团”还负责组织全区教育系统的法律知识考试命题工作,组织开展执法培训,督导学校建立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师生申诉制度等。

此外,南川区每年定期邀请市教委领导、西南政法大学等名校教授前来对各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法治骨干教师300余人开展教育法治工作培训,全面提升了全区教育系统教育干部职工法治工作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全区67所公办学校及67所民办学校全部聘用了法律顾问,并开展了法律顾问的考核工作,在重庆范围内率先实现学校法律顾问聘用、考核全覆盖。

以教育“律师团”为核心,南川区教委正在逐步形成一批法律意识高、执法能力强的教育团队。

整合各界资源

为教育开辟优质“能源库”

推进依法治教,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据了解,南川区各学校不仅开设法治教育必修课,落实法治课时每月至少2课时,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与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南川区教委便联合相关部门编写了重庆市区县第一本地方法治教材——《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每年向全区初一新生免费提供 7000册。

南川区全力推进法治教育的步伐从未停止。

2017年11月,南道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南川区一小学因邻近南道高速,学生们经常去高速路上玩耍,这种危险行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加强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迫在眉睫。”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很快便组织了法制宣讲员在校内举行了大型普法教育宣讲活动。宣讲活动的开展犹如一场及时雨,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据了解,近年来南川区法治宣讲团的足迹遍布全区各大学校。

近年来,南川区不断整合法治教育资源,多部门联动,全方位有序开展法治教育。区教委等十部门联合组建法治教育宣讲团区教委统筹,足迹遍布全区各中小学,每年为师生作讲座40余场次,接受法治教育的师生累计达5万余人;联合区普法办等八部门为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180余人,实行三年一聘任一考核一表彰,每年到各中小学作法治报告累计达260余场次,报告内容深入浅出接地气,深受师生们好评;联合区公安局等五部门创建了“重庆市南川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区教委扎实开展重庆市级科研课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的研究。

如今,全区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2所、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6所、区级“依法治园示范园”2所、国家级“零犯罪学校”8所……南川区推进教育法治工作建设成效日益彰显。

关键词 依法治校

立足阵地建设

为师生铺就幸福成长路

“被告人王小明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我错了!今后我一定认真吸取教训、深刻反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走进南川区道南中学,一场由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模拟法庭活动正在进行。活动依据真实法庭的审理程序进行,由学生扮演庭长、书记员、原告、被告、辩护人等法庭诉讼角色,以案说法,以法施教。

这只是道南中学推进依法治校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了解,道南中学加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陆续开展以模拟法庭为代表的系列法治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让学生学法于实践,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学校还聘请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并定期邀请区检察院、公安局、交警队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全校师生开展普法知识宣传,多重把关、层层推进,共同构筑校园法治建设的坚固阵地。

“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据道南中学副校长赵谦介绍,依法治校应将师生权益放到首位,多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民主管理,并将这一理念渗透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职工层面,校园建设方案、学校各种制度都要在教代会上通过后才能最终实施,形成了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学生层面,学校秉承“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理念,创办宏志班、设立济困救助日。每年寒假,学校领导带头分赴各个乡镇贫困学生家中走访慰问,保障学生权益。

立足阵地,示范引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带来了可喜的成效:南川区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道南中学正以实干担当筑起南川区依法治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课程渗透

让法治走进孩子们心里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学校正式成立。短短两年时间里,这所年轻的学校犹如南川教育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依法治校领域交出了璀璨亮眼的成绩单: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法治教育改革试点学校、南川区首批无邪教示范校,南川区第五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师生在全区法治教育活动中屡获奖项……

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根本途径是课程。”校长黄国仿表示,学校始终坚持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把法治教育列入教学课程,让法治观念于日常学习中渗透进学生思维,根植于学生心田。

在一堂名为“道德与法治”的课上,教师王洁为孩子们播放了《新白娘子传奇》里的一个片段,看到白素贞被法海困于雷峰塔下,王洁趁机抛出问题:“法海侵犯了白娘子的什么权益?”

“人身自由权!”孩子们纷纷作答。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孩子听得入迷,我们也教得轻松。”王洁介绍,除了多媒体的巧妙应用,课程中还设置了“卡片小游戏”,通过让孩子们在写满法律名词的卡片中寻找答案,寓教于乐,真正做到了让法治教育走进孩子们心里。

据了解,学校稳扎稳打发展法治教育,不仅在课程上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还系统开展各类法治课教研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教师法治课教学培训,保证其授课水平达到规定标准。

根植于课堂,却不仅限于课堂。学校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采用多种形式,把理论与实践、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如今,学校逐步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观念正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周珣 陈明鑫 刘洋 图片由南川区教委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