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迟桃园硕果累累。
一湾碧水环绕下的笋河水乡。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沟还是那条沟。但不同的是,绿色发展理念守护下的绿水青山,如今已逐渐为村民们带来“金山银山”。
近年来,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江津区李市镇坚持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镇“一三四五”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走在李市镇新农村的田野上,天蓝、水清、地绿、民富、人和……一个典型的山区镇正焕发着她的勃勃生机。
迟桃生态园芳菲满园。
生态园捧出“致富经”
在李市镇龙吟村桃花山上,有一处郁郁葱葱的300亩桃林。与其他桃园不同,这里的桃子有5月成熟的,也有10月采摘的,就是不在正季销售的。因此,在7月的桃园,果树上挂着的密密麻麻的果袋预示着今年晚熟桃又将迎来丰收。
穿行在茂盛的桃林中,迟桃生态园“园主”王俊正仔细地查看桃子长势,与他同样忙碌的,是他聘用的10余名散布在整个桃园里专心除草、剪枝的周边农户。
除了挂果时节外,这座桃园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许多果实都罩上了杯子。这杯子是干什么的呢?王俊解释说,这是他从山东学来的“生态种植经”,当桃子出现病虫时,把喷洒了药品的杯子罩在桃子上,就能避免药物与果实的直接接触,虽然效果慢些,但保证了桃园的绿色环保。
不仅是杯子疗法,桃园种植也处处流露着生态手法,如拒绝化肥农药、只采用兔粪、猪粪有机肥、喷洒石硫合剂、完善灌溉设施……“每个月,农业中心的专技人员还会带来最应季的农业知识普及,确保作物不生病。”王俊表示,今年上半年,迟桃生态园每斤售10元的早熟桃供不应求。
迟桃生态园只是该镇引导绿色生态种植的一个缩影。据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何福洪介绍说,该镇通过召开种养培训会、院坝会,鼓励辖区内小水果、茶叶、柑橘等种植大户引进水利灌溉、机械化耕作、生物杀虫和物理防虫等现代种养技术,扩大规模化经营,实行集约化管理。同时,镇内也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在11个村(社区)粮经种植土壤中取土化验,切实做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得益于绿色种养氛围,镇内生态农业成果喜人:目前,镇内已建成富硒小水果基地17817亩,柑橘2万余亩、富硒茶叶5500余亩,成功申报区级“无公害农产品”16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
依托生态农业,李市镇乡村振兴成效渐显——以迟桃生态园、蕙家农业等为代表的种养大户,均在积极吸纳镇内贫困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目前,全镇生态农业从业者已达500余人,人均实现年增收近3000元。
笋河囍庄游人如织。
星级农户吃上“生态饭”
7月6日,趁着连日阴雨后出现的阳光,江津区李市镇龙吟村13组村民陈中树赶紧将自己屋里的凉席、凉被抱到院坝中晾晒。
“明天就是周末,今天有两家人打电话说需要住宿。趁着太阳出来了,赶紧晒晒潮气,让他们住起更舒服一点。”陈中树说道。
就在他身后,一栋二层绿瓦小楼伫立在绿油油的稻田边,清风徐来,一排金灿灿的南瓜花随风飘扬,耳边还不时传来潺潺溪水声……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惟妙惟肖。正是靠着自家的二层小楼,陈中树成功办起了庭院农家乐。
“最多的时候同时接待了4桌游客,村里从没这么热闹过。”看着村里人气高涨,陈中树感叹道。原来,随着近年来附近的迟桃生态园、“龙吟雕岩谷”名声渐旺,周末、节假日前往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加上该村里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游客们很乐意顺道在农家乐住一住、吃一吃地道的农家饭。目前,仅在龙吟雕岩谷旁便已形成4家具备接待条件的农家庭院,实现增收千余元。
“陈中树的庭院农家乐是镇内大力引导星级农户打造、助推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何洲介绍说,按照规划,庭院整洁、屋内物件摆放整齐是星级农户的首要标准,而这为李市兴起庭院农家乐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截至目前,我镇有30余户农户捧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搭上了乡村游的顺风车。”李市镇镇长王忠彬表示,同时,镇内还大力扶持笋河水乡、笋河囍庄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形成了集餐饮、住宿、会议、休闲娱乐、种养殖、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8家,并通过聘用周边农户带动增收。数据显示,2017年,李市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57元,同比增长9.9%。
林家嘴社区党员正在清扫两侧道路垃圾。
全民环保建起美丽乡村
“来我家住宿吃饭的游客,经常都在感慨‘农村现在这么干净’、‘基本看不到垃圾、粪便’。看来发展乡村游,不仅是靠‘生态饭’,更要靠整个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陈中树看来,乡村游的发展,更多显现了近年来李市镇不断增强农村卫生环保整治力度,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如今,信步在李市镇场、乡间小路,随处可见绿皮垃圾桶、清扫工人的忙碌身影。“以前,腿脚不好、垃圾桶少,现在走到楼下就有垃圾桶,生活更舒适。”说起镇场改变,家住三角坝社区的王大爷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为扮靓美丽乡村,广泛增设垃圾桶只是维护环境卫生的其中一环。”该镇市政办负责人李东颖告诉记者,为改善镇内环境,在江津区益江公司配合下,镇内积极探索建立垃圾前端保洁队伍,将240公里乡村硬化道路纳入清扫保洁范围,实现乡村保洁与公路养护有机结合,并完成定点投放公路沿线、居民聚集点垃圾桶1300个,实现集中清理农村存量垃圾1010吨。
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效应,镇内划分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各村社区也积极响应镇内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自觉将环保工作融入院坝会、主题党日中,不定期开展农村存量垃圾和公路整治行动,守护群众身边的“最后一米”。仅林家嘴社区,就通过展开“美化生态环境、党员提前行动”等主题活动,累计整治人行便道2.5公里,清扫公路7公里,清理垃圾10余吨。
维护环境卫生还需全民参与。为此,该镇持续开展“卫生监督员、环保小卫士、文明李市人”、“6·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掀起一股讲卫生、爱文明热潮,建设乡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蔚然成风。
“垃圾少、群众乐、邻里更和谐,美丽乡村大变样。”李市镇党委书记梁筱钟表示,在2017年在江津区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中,镇里还捧回几块响当当的招牌,大桥村、沙梗村等六个村获评江津区生态文明示范村,李市镇获评江津区生态文明示范镇,乡村振兴渐入佳境。(记者 李皓 实习记者 漆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