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之美,显于山、露于水。倘使从空中鸟瞰,你还会发现,今日黔江,绿色已成为最美的底色,毫无遗漏地尽染山水:仰头山层峦叠嶂、苍翠欲滴,八面山林海浩瀚、植被葱绿,巴拉胡山雄水秀、幽深迷人……黔江,一座藏匿在森林中的生态之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处处融绿于城,不断增添城市“绿肺”。穿梭于大街小巷,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软化”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硬朗”线条,给忙碌的人群送去丝丝清新。
今年是我国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7周年,记者从区林业局获悉,近年来,黔江造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到201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0.1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200万立方米。这,是黔江多年来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带来的民生福祉,亦是全区林业工作的干部职工上下一心,扎实开展森林保护工作,为美丽宜居之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植树现场
播绿 撒下绿色的种子
草长莺飞踏春来,早春时节植树忙。每年植树节,黔江区都会发起不同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并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育人们植树、爱树意识。
“今年植树造林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美丽宜居黔江’。”区林业局长谭本宣介绍说。2月22日,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在30个乡镇街道同时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植桢楠、桂花、杉木、脆红李等苗木,迅速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高潮。据了解,2018年黔江将完成义务植树120万株。
“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美丽家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全区人民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月20日,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率队检查2018年义务植树活动准备情况时明确指出。据了解,多年来,我区认真贯彻执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造林绿化事业成效显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经统计,黔江区2000年建区以来,2001年-2017年,全区累计有541.1万人次参加各种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累计栽植桂花、香樟、栾树、桤木等各类苗木2804万株。
中国森林氧吧授牌(资料图)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改善森林植被状况,美化家园,还可以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有效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据悉,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区国土绿化水平,未来黔江将重点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通过3年努力,完成营造林60万亩,形成布局合理、景观优美、功能明显,富有特色的城乡绿化生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8%。
护林宣传碑(资料图)
护绿 留住绿树青山
有树,才有鲜氧绿洲。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以此涵养水源、绿化空气,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植树造林不仅仅只是植树,还是对植树节所蕴含的共享理念、爱护环境等内涵的挖掘,培育人们植树、爱树意识,自觉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
未来的黔江,不应是一个只拥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而应当是一个绿树成荫、天蓝地净、鸟语花香、宜居乐居的城市。这既是人民的期待,也是黔江林业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对此,黔江不断完善综合管理,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严禁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实施限额采伐和封山育林,森林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2000年-2017年,黔江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级林业重点项目,植绿护绿,依法治林,全区森林资源实现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至2016年底,全区林地面积157314.01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361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6.8%,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为1178.19万立方米;2017年,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为1248.88万立方米。
“悠悠森林情,寸寸防火心。”森林火灾作为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破坏性大、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时刻威胁着林地的资源安全。严防火灾发生,及时抢险灭火,对于保护我们永续发展的绿水青山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黔江区严抓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宣传、野外火源管控及隐患排查,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2000年-2017年,黔江区落实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职责分工,区政府、乡镇(街道)、村居委、护林员层层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落实工程施工单位森林防火责任,修订完善《黔江区森林火灾预案》,开展防火业务知识、技能技术培训,宣传贯彻《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印制宣传日历、纸杯、手提袋、标语等广泛宣传,建立义务扑火队伍591支,落实扑火队员8572人,落实专兼职护林员850人,其中生态护林员400人。2016年启动了仰头山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和西山公园森林防火智能传感预警监测系统。森林防火设施,通讯器材,灭火机具,消防车辆逐步配齐,森林防火步入法治化、规范化、目标化管理。2017年完成武陵仙山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时补充扑火器材及设施,定期维护设备,加快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近年来,黔江积极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强化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禁止天然林采伐等措施保护森林资源。2000年–2017年,黔江制定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编制了黔江区“十二五”、“十三五”森林采伐限额计划,报经重庆市林业局批准,由区政府下达实施,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一期和二期工程,逐步禁止天然林采伐,实行片区林政综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林业各类案件3046件,处罚3140件,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严格实行限额采伐管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管理,森林资源大幅度回升。到2017年,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248.88万立方米,为1999年活立木蓄积量的4倍。
同时,不断巩固城市绿化成果,确保绿化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近年来,黔江先后建立了黔江国家森林公园、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仰头山森林公园、武陵仙山自然保护区等,其中,黔江国家森林公园荣获第二届“中国森林氧吧”称号。黔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如今,黔江处处树木挺拔,绿草如茵,道路两旁清新怡人,绿意越来越浓。
原始森林(资料图)
爱绿 森林资源保护与改革稳步推进
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城市建设注入了绿色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黔江林业工作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妥善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加强林业综合改革,林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规范有序。切实加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管理,在全区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制定出台全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发展规划及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实施森林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现代化示范苗圃、森林工程生态苗圃,同时,利用低效林改造,乡村闲置撂荒地、林地流转等方式,大量吸纳民间资本,培育林业产业大户,带动农民增收。2000年-2017年,全区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先后建立了中心苗圃、现代化示范苗圃、一个864平方米的PC板现代化温室、森林工程生态苗圃等,满足了林业工程建设所需苗木;至2016年,建立蚕桑基地5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5万亩、经果林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木本油料基地1.07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产业基地建设累计20余万亩。特别是自2001年黔江区委、区政府提出恢复性发展蚕桑生产以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据悉,2017年,全区养蚕达到5.346万张,产茧折41728担,蚕农售茧收入7824万元,养蚕户均收入达2.27万元;蚕茧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干茧平均上车率达95.8%,解舒率达70%,茧丝长达1020米,蚕茧产量、质量继续全市领先;养蚕设施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共完成新建小蚕共育室35个,室外养蚕大棚3035个,推广纸板方格蔟121.4万片,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区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国有林场等林业改革稳步推进。规范林业行政管理,加快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创新发展,有效地保护好林业资源,促进林农增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不断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做好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服务工作,规范审查林权贷款贴息申请,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做好林业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办理流程、申请条件、流程图等审理工作;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将符合条件的国有林区纳入改革范围,有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积极做好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依法规范林权流转秩序,确保林区秩序稳定、林农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和国有森林资源得到稳定增长。
广植树、多造林,植树造林,不仅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更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黔江还将继续要把造林绿化当作基础设施来做、当作富民产业来做,通过造林绿化打基础、建平台、提升优势,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结语:绿色,对一座城市而言,不仅意味着灵性和美丽,更代表着活力与希望。伴随着植树造林活动的不断深入,一座树木环抱、绿茵遍地、四季有绿、出门见景的绿色城市,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