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清春 通讯员 康冬菊)2017年以来,黔江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田园、宁静“五大行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有力,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上成效明显。
空气质量不断提高。淘汰黄标车436辆,完成率109%,基本淘汰完区域内黄标车,机动车尾气道路抽检2038辆。在全市率先推广夜市烧烤油烟净化车 52台,完成商业“煤改气”56户,取缔禁燃区内燃煤炉具107台,燃煤锅炉14蒸吨,落实“煤改气”补助资金80万元。开展烧结砖瓦窑治理,改造加油站38座,落实21家非煤矿山 “五必须”要求。全区72个建筑施工工地全部落实控尘措施,新建围墙围挡4200平方米,新增车辆离场冲洗设施33台,实施场内物料覆盖2600平方米,裸露地面覆盖或植绿2800余平方米,成功创建或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5.8u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较上年下降15.4%
流域水质持续稳定。扎实推进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整治方案所涉项目任务,本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入国家环境部项目库,3个城市饮用水源地、3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盛黔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新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青杠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设备已安装;完成金溪、黑溪等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濯水等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移交市环投公司运行维护。黔江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已正式运行。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化区域河流综合整治,黔江河水质保持稳定,阿蓬江两河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其它河流水质达到水域功能区要求。
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完成园林绿地建设35.28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任务1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23.1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15万亩,天保工程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林业总产值 29.5亿元,全年无破坏林地、森林、湿地重大违法案件,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16%。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20个,区级示范村60个。重点打造以休闲观光为主的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沙坝脉东等8个村获评“美丽乡村”。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户集、村收、乡镇集中、区转运处理”方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覆盖范围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2%。投入资金364万元,完成农村卫生改厕2600户,完成率100%。
城区噪音有效管控。联合多部门开展社会生活噪声等专项整治。新建1个市级安静居住小区,建成4个噪声达标区,创建面积达22.1平方公里,覆盖率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