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实施中,黔江区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培育区域开放新优势,激发新动能。可以说,改革、开放、创新,就是黔江区近年发展的三大主要着力点。
深山里的高速公路转盘
交通先行加快建设交通枢纽
石黔高速公路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三环十射三联线”中的“二联”线。同时,石黔高速公路也是陕西、四川、重庆通往华南地区的主要转换通道。
据了解,石黔高速公路是目前重庆市在建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地质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煤层、岩溶、突水、低瓦斯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为石黔高速公路最长的隧道——七曜山隧道,由于各种复杂地形影响了施工进程。然而,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一项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中迎刃而解。
中铁十六局集团石黔高速指挥部成立由20多人组成的QC攻关技术小组,重新对七曜山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最终把铁路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应用到公路隧道施工的想法得到了认同。经过多次试验,反复调整爆破参数得到的试验数据和效果表明,“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在公路隧道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既保证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又大幅提高了施工的进度与质量,降低了建设成本。
黔江海关
创新应用新技术,加快了施工进展,确保了工人安全,这是石黔高速建设“智慧工地”的一个缩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黔江区坚持交通先行推动发展,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运输能力供给保障、区域性互联互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过去五年,是黔江区对内路网加速完善、交通基础更加夯实的五年,也是对外通道加快建设、区位优势逐渐凸显的五年。”黔江区交委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黔张常铁路、渝怀复线铁路分别完成总体工程形象的70%、66.1%以上。渝湘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有序,已启动先行开工点和控制性节点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正在编制控制性节点工程开工方案。黔万铁路、广忠黔铁路启动预可研编制。黔石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推进有力,完成投资10多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过境高速公路临建工程进展较快,完成全线勘界工作,拌合站建设进展顺利。编制完成黔江北零换乘枢纽PPP实施方案。武陵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土地丈量工作进入尾期,航油供应站地基处理工程有序推进。
石黔高速工程指挥部打造“智慧工地”,进度、安全两手抓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
区委书记余长明曾表示,黔江区将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牛鼻子”,树立开放思维,加快动力转换,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黔江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加快构建推动创新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形成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驱动力,让创新的“种子”快速在黔江生根发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自2017年来,黔江区派出人员,先后赴永川、潼南、涪陵等地专题考察学习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实施方案,针对“三个六”指标(即600亿产值、60家高企、60家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工作的薄弱环节,分别制定了工作措施及年度计划。招商引进汽车锂电池派克集成项目、年产80万平方米实木复合地板、年产40万吨沥青拌合项目、年产30万吨沥青砼生产基地等4个项目入驻材料产业园,签约资金3.56亿元。招商引进年产5000锭毛纱纺织、计算机配件生产研发基地、年产100万个箱包、年产80万双针织袜项目等4个项目入驻纺织产业园,签约资金4.3亿元。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9家,六大产业中除卷烟及配套产业外均保持增长势头,其中生物医药、轻纺服装、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66.2%、47.3%和33.7%。工业园区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区比重达到87.2%,民营企业完成产值占工业园区比重达到68.4%。
尤其是近年来,黔江区绿色工业动力强劲。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有序建设,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8家,园区规上工业集中度达86.7%,园区产出强度同比增长34.76%。清华大学·启迪科技园成功落户黔江;建成首个院士工作站(新材料),正在筹建蚕桑院士工作站;衡生药用胶囊一期等项目投运投产。100MWp通威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西南地区最大铬铁生产基地落户黔江,40万吨高性能ECR玻璃纤维基地S01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成为全国第四大、全球第五大玻纤粗纱新材料生产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烟独大”结构正在加快转型,获批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明显增强。
正阳工业园区生产车间一角
青杠工业园区一角
开启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纪元
2017年12月28日,在黔江区万众期待中,黔江海关正式开关,打开了黔江、武隆、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等渝东南片区各区县通向世界的“出海口”,为统筹推进以黔江区为中心的渝东南片区开放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窗口,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再添新动力、再造新支点,开启了黔江乃至渝东南片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黔江海关开关,结束了渝东南片区企业异地报关的历史,解决了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重庆形成了以主城开放为支撑的全域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了重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意义重大。”黔江海关负责人表示,黔江海关以服务渝东南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责,肩负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地方招商引资、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使命。
当前,黔江外向型企业处于加快发展阶段,正积极培育特色出口加工贸易,全区在海关备案的进出口企业累计达60余家。从2012年至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多万美元,出口产品包括青蒿素、蚕丝绸、纺织品、高山蔬菜、特色食品、汽摩配件等工业品,铝、硅、金属锰等矿产品,黔江鸡杂、地牯牛、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德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
同时,加快培育专业市场。鑫众磊国际建材城、渝东南工程机械交易市场、武陵山商贸批发城等专业市场相继开业运营,武陵山城市生活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渝东南军粮供应中心开工建设,渝东南冷链物流中心实现盈亏平衡,吉之汇农贸物流城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各类专业市场新入驻商家100余家。
如今,交通、工业、农业、旅游以及其他建设辅助平台,已在黔江构筑起一张现代化、全覆盖的立体网,这些都成为推动黔江建设区域性对外高地、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最为强大的动力。黔江,一座开拓开放的活力之都、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正绽放新时代、辉映武陵山。
(记者 谭登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