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哲翎)“在白菜种植的施肥过程中,要注意下面这几点……”日前,黔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蔬菜专业培训班,在石家镇交溪村开班。当天,区农委技术人员通过“课堂理论+田间实践”的方式,为40余名村民进行了蔬菜种植知识的针对性教学(如图)。
多个乡镇开展培训
“这样的培训很接地气,我学到不少东西,收获不小。”培训中,当地一村民高兴地说,相信按照老师的教学,回去后会把地里的蔬菜种得更好。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12月中旬以来,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石家镇、新华乡、沙坝乡、金溪镇等多个乡镇全面启动。除了蔬菜专业以外,由区农委、区科协、区林业局、区畜牧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设的培训班还包括蚕桑专业、李子专业、畜牧专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等。
据了解,新的一年,黔江区紧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坚持“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完善制度、提升质量、强化效果”,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菜单式精准服务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采用了“专家+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新型职业农民”菜单式精准服务,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明确目标任务。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8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6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200人),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统筹做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为加快黔江区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人才支撑。
明确培训内容。加强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训,主要围绕全区主导产业“畜牧、蚕桑、烤烟、蔬菜、优质水果、特色杂粮、中药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知识的培训,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等。
打造精品教师队伍。主要以农技推广专家、农广校教师及有影响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为基础,建立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立以学员评价为主要依据、网上投票为主的教师评价机制,打造精品课和名师队伍。
科学组织教材。丰富教材和课程资源,优先选用部市规划教材,根据农民需求,选用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的相关教材和自行组织选定编写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保障培训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做好培训延伸服务
记者还了解到,相关部门将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延伸服务,开展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能力,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抱团发展。
同时,还将推动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团队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跟踪服务,对接创业扶持项目,扩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