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艳红)“还是党的政策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修好了,方便得很。”日前,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村民吕相应高兴地说。山坳村的村民们虽然住在深山,但饮水安全有保障,出行路四通八达,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吕相应说出了大多数群众的心声。近年来,全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民生,仅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一项就投入了2640万元,解决和巩固提升了5万人的饮水安全。
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2017年,全区深入探索创新农村饮水新模式,推行饮水安全“两延伸三优化”,完成65个贫困村农村饮水扫尾工作,累计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84处,建成分散式供水工程2398处,安装管道3626公里;推进市级民生实事办理,投入1250万元整治山坪塘88口,超额完成8口整治任务等,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统筹山水林田库草系统治理。”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区完成了九曲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任务,治理水土流失16平方公里;以及石桥水库、大水井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双泉电站实施了生态整改,新启动5个片区1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同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管理,持续开展河库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全区32个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出台《黔江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进一步规范40个饮用水源点管理,完成9个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全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现100%。
全面建立三级河长体系,印发实施了全面推进河长制8项配套制度,三级河长巡河2800余次;共安装河长公示牌375个,全面完成21条区级河流和9座重点水库“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完成河道划界667公里,全区河库管理水平得到切实加强。持续推进城市阶梯水价改革工作,完成城市居民用水“一户一表”改造1万户,深入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管理。启动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印发实施《黔江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区山坪塘和小型水库确权工作已全面完成。深入推进“互联网+供水”服务,水利工程管理处、自来水公司建立微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信息发布、水费查询缴费等便民功能。落实水利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水行政检查“双随机”抽查制度,健全完善水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共开展行政审批66件,按时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