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人民防空为人民融合发展谱新篇”首届重庆媒体走进人民防空宣传活动的市民防办介绍会及渝中区介绍会上了解到,针对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的实际,市民防办将人防疏散基地建设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人防疏散基地”项目,黔江区在落实该项目建设时,将民防疏散基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达到战时能疏散接纳人员,平时能服务人民群众的目的。
据市民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黔江区紧紧围绕战时(应急)疏散人员在食宿居住、生活用水、粮油食品、交通能源、通信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全力推进民防疏散基地建设。结合阿蓬江沿岸自然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冯家街道中坝社区、寨子社区民防疏散基地、阿蓬江镇黄连村民防疏散基地3个民防疏散基地,实施阿蓬江沿岸1000余农户的改厨、改厕项目,硬化院坝路3公里,安装路灯120余盏,修建路边花坛800平方米,设置宣传展板30余块。
目前,冯家街道中坝社区、寨子社区民防疏散基地已建成投用,阿蓬江镇黄连村民防疏散基地建设即将完工。
重庆市民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人防疏散基地(安置点)200余个,总体达到疏散安置200万名城市人口的能力。市民防办在建设疏散基地的同时,也为区县不少农户改厨改卫、硬化道路,深受民众好评。未来几年,重庆市民防办将更加主动地将自身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既提高平战结合服务民生水平,也从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持和发展后劲。将着眼与内畅外联城市重大交通设施融合,推进一批如解放碑地下环道类的示范项目;着眼落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功能,谋划一批公园、绿地、广场地下开发修建停车库;着眼平战结合融合利用,谋划一批公共人防工程;着眼大项目整体开发实际,集约建设一批大型人防工程;着眼废弃资源化利用,储备一批轨道施工辅助除渣隧道预备作为人防工程项目;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一批人防工程由地下商场改造成停车库;着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和抗战时期防空洞的文化价值,挖掘打造一批早期人防工程用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位,搭建“双创”平台,完善城市功能。(记者 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