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医疗改革惠民生 群众健康有保障

2018-01-23 10:05:51

医疗事业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黔江区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保障和健康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启动并深入推进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医疗联合体”模式,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实现医疗事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百姓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告别“以药养医”,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医院的设备比较齐全,护理方面人性化。通过生育保险报销,我们可以节省2800元,减轻了负担。”近日,在区妇幼保健院生育二胎宝宝的冯女士说,近年来就医环境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感受到了和生育一胎时不一样的服务。

医疗费用减轻,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以药养医”模式的破除。2017年9月9日,全区正式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增强其发展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公益回归、群众受益的目标。先后出台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政府补助资金等系列文件,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据统计,医改后人均住院费用比医改前减少651元,医改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为老百姓直接减轻药品费用负担975万元。全区公立医院改革正朝着“医院收入不降低、医保可承受、财政可持续、群众负担有所减轻”的目标迈进。

“医院的损失,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进行补偿,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确保百姓真正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区卫计委主任冯本学说。

打造“医联体”,家门口享受专家级服务

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曾被百姓长期诟病。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近年来,区卫计部门全面整合区内外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区中医院与市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与市妇幼保健院、民族医院与重医附二院建立了技术帮扶协作关系。中心医院与区内34家、区外17家医疗机构联网建立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同时与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紧密合作,在正阳新城修建了一所儿童医院。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暨分级诊疗工作,促使全区30个基层医疗机构与区级医疗机构建立联合体,中心医院远程心电覆盖30个基层医疗机构,区域影响覆盖13个中心乡镇。扎实推进中心医院与金溪镇卫生院、中医院与舟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族医院与濯水镇卫生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

如今,“技术协作型”“紧密型”等多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模式,让全区的医疗机构与区内外的多家知名大医院实现了深度对接合作,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快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还将服务体系延伸到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构建了知名大医院、区、镇、村这样的四级医联体,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家级的服务。

“通过构建不同形式的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优势资源下沉,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目标,让患者少跑路,医生、技术、信息多跑路。”冯本学说。

实施健康扶贫,加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如果说二、三级医院是守护健康的“堡垒”,那家庭医生就是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地推进了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去年7月下旬,水田乡启动了健康帮扶活动。按照“1+1+1”模式,即区级医院一名医疗专家与镇卫生院一名全科医生以及村卫生院一名管理医生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健康帮扶对象签约,为辖区居民提供包括预约门诊、健康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健康咨询等在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签了这个协议,一个电话就能找医生看病,每年还有三次免费体检,看病方便。”水田乡龙桥村三组低保户白开文因高血压后遗症半边身子没力气,妻子郑仁琼患虹膜炎双眼视力为零,看病这件非常麻烦的事就这样解决了。

水田乡的健康帮扶活动,只是区卫计部门组织的家庭医生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一系列医联体、启动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等措施,全区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和共享性得到提高。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了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00个,团队人员总数达749人。累计签约21.4万人,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46.32%,其中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分别达到63.4%、26.37%。(见习记者李艳通讯员何思霖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