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电商平台唤醒沉睡资源

2018-01-11 11:08:26

(记者 谭登帆 )“以前想吃老家的土特产,不是托老乡捎带,就是通过邮局寄发,耗时费力不说,还相当麻烦。现在好了,只要用手机在上面轻轻一点,想吃啥子短短几天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1月7日,在上海的黔江老乡秦仁发喜滋滋地说。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来临,黔江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被信息化所覆盖。

在奋力打造渝东南中心城市及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的进程中,黔江区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以国际化的视野抓机遇谋发展,努力打造区域通信枢纽,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让全社会共享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如今,信息化的阳光,翻越千山万水,唤醒沉睡的大山。

黔江区是重庆市有名的劳务区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劳务大军有10余万人,创下的劳务品牌更是在全国赫赫有名。往些年,这些身处外地的黔江人,想要吃到家乡的农特产品极为不易。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销售平台已让这些难得一见的地方特产销往全国各地。要想吃上黔江的土特产,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在网上完成交易,需要的农特产品就会及时送抵手中。

区供销社工作人员冉爱华向记者介绍,一些农村地区之所以落后,并不是资源缺乏优势、产品没有优势,最关键的一点,是时间和空间没有优势。如何克服地理位置偏僻,导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导致运输成本增高这些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强化信息化建设,就是缩小时空差距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近年来,黔江区花下大力气,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很多沉睡在大山深处的农产品资源,被一一唤醒,已开始迸发出勃勃生机。

1月6日,记者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看到,黔江鸡杂、牛肉脯、肾豆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一排排整齐地罗列在货架上。这些农特产品,在满足本地市民需求的同时,更多的则是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据介绍,该农副产品网络销售中心自2015年1月6日成立以来,已拥有重庆主城、黔江、濯水3个实体店,解决28人就业,三年来交易总额超亿元。其中黔江鸡杂、牛肉脯、茶叶、地牯牛等成为主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新疆、浙江等地。在每年11.11销售高峰期,单日交易额达200万元。

据有关人员介绍,往年,尽管黔江区以及武陵山片区盛产很多特色农产品,但由于销售手段单一,导致很难打开市场。之所以搭建网络销售平台,目的就是让黔江区以及武陵地区的农产品,能够更好更快地走向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打造武陵山片区一流的电子商务平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