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艳红 通讯员 潘珂)“来了一看就很放心,钱已经到了我的账上。一目了然,很清楚。”日前,家住黔江区石会镇关后村的脱贫巩固户姚兴炳到区人民检察院驻石会检察室,在“黔江区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内查询大病医疗保险的到账情况,他从上万份数据库中,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信息。
“建立该数据库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彻底等问题。”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李禄江说,为针对性加强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源头治理,区人民检察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专门建立了“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全区8.59亿元扶贫资金的动态监管,保障了扶贫项目资金安全。
黔江区“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共有四个数据模块,包括扶贫工作人员档案、贫困户档案、扶贫资金档案、扶贫工程档案,清晰明了地收录了区级、乡镇、村五职等三级惠农扶贫相关工作人员、贫困户基本信息以及贫困户应该享受到和实际享受到的政策、资金信息等,做到每笔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和使用一目了然,较好地实现了检察机关与扶贫部门对扶贫项目立项、实施和扶贫资金管理、拨付等的信息共享,还能够智能化跟踪异常扶贫资金、精准识别贫困户信息、判断职务犯罪发展趋势,盯紧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为工作人员戴上一个监管、预防的紧箍咒。
同时,黔江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惠农扶贫精准预防阳光卡制度》,贫困户每家一份,由老百姓填写享受到的扶贫资金政策情况,由检察干警回收录入系统,更加精准掌握各项资金发放情况,实现脱贫过程可视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
“该系统运行后效果显著,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技术支持。”李禄江说,去年10月,市人民检察院专门组织召开评鉴会,对黔江区开发的系统软件进行科学评估后予以在全市检察机关、扶贫部门推广,实现了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监督,保障了“精准扶贫”“阳光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