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我打起了一套脱贫‘组合拳’”

2017-07-11 11:13:43  作者:SystemMaster

庞建华跟妻子在装桑叶

庞建华一家人背桑叶回家

在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3组,居住着一个特殊的家庭,一家5口人中,有3人均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曾经,他们身体条件的原因导致家庭贫困。但如今,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庞建华却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家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在现场,庞建华向记者讲述起了他的脱贫故事。

我今年54岁,家住鹅池镇南溪村3组。我们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我因患小儿麻痹症,两岁后下肢残疾,不能正常行走。妻子胡艾娥也是一名聋哑人,家里还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除此之外,家里还有还在读小学的孩子。母亲由于双目失明,我们夫妻俩必须负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两个孩子也还小,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以前,我们一家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如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加上饲养点牲畜,但地里种植的农作物,除了部分自家食用外,大部分被用作饲养牲畜的饲料,能够变现的微乎其微。到了年底,家里饲养的猪出栏后也是自家留一头食用,其它的卖了变现,但卖了的钱也只够补贴家用。

那时候,我也心急,想脱贫,更想致富,但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上有老,下有小,加上我跟妻子身体残疾,虽然什么脏活累活我们都愿意干,但脱贫致富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真的只是一个梦而已。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梦会醒,梦也会变成现实,让你看得见,让你摸得着,让我们一家人也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近年来,黔江区精准扶贫工程大步向前,我家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建起了新房,告别了以前的老旧木房,实现了我们一家人的新房梦。房有了,可我们一家人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我虽然腿脚不是太方便,可只要能改善我们一家人的条件,我都愿意吃苦,因为脱贫致富的路就在脚下。

2015年,当地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考虑到我的家庭条件比较特殊,建议我种植桑叶,靠养蚕来增加家庭收入。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建起20多亩桑园开始养蚕,政府派出的技术人员也及时跟进。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只要一个电话,技术人员都会立即赶到现场给我解决。有了产业上的扶持加上技术上的帮助,我们家在脱贫的道路上也走得更加顺畅。除此之外,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家还发展起了养牛、养猪、养蜂、养鸡等产业,在一套“组合拳”的作用下,我们家的脱贫大道也更加平坦。

2016年,我家养蚕16张,养牛4头、养猪4头、养蜂5桶,当年的年收入8万余元,实现了我们家的脱贫梦。

今年,我家养蚕30张,就按每张1500元利润算,就有4.5万元的收入。加上出售小牛、卖年猪、出售蜂蜜、卖土鸡土鸡蛋的收入,一定会比去年多几万元钱。

“‘脱贫攻坚’不但让我脱了贫,我更想在好政策的帮助下,让一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庞建华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谭鹏文/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