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黔江·小南海十三寨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发展研讨会在黔江民俗馆举行。国家一级编导、火箭军(原文工团)国家军队著名导演、湖南凤凰《边城》生态文化实景演出剧策划导演余大鸣,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杨茗,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重庆市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川平,湖北、湖南、贵州应邀专家以及部分新闻媒体参加研讨会,共商十三寨土家文化生态保护发展大计,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角度定位中国土家第一寨。
当天,专家一行前往小南海地震遗址、黔江民俗馆、黔江土家体育竞技场、土家摆手堂民居、十三寨山歌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了土家民俗生态文化的魅力。
土家十三寨处于黔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群山环抱之中,其中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包括13个典型的土家族、苗族自然村寨和传统民居院落,俗称土家十三寨。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中国第一个土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保护试验区中代表性传统村落。土家十三寨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2014年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宜居村庄”,同年被评为“重庆十大避暑纳凉目的地”。目前,小南海土家十三寨景区正有序推进4A旅游景区创建。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十三寨土家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余大鸣说,黔江能把民俗馆办在土家原生态集居地的想法很好,民俗馆的呈现代表的是民俗“活化石”,它的根一定要纯正,陈列的物件一定要源于历史,来自民间,希望民俗馆更多的引用原生态民歌、音乐做衬底,让大家真正走进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间博物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记者 费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