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出台认定标准 新型农民快来看看

2016-12-05 10:28:58  来源:黔江社会经济  作者:SystemMaster

发展生态观光、栽经济水果、搞特色养殖、种反季节蔬菜……近年来,黔江生态农业发展势头红火,各乡镇陆续涌现出了很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的种养产业也走上了职业化、专业化之路。基于此,黔江区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及扶持力度,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对职业农民划分层次并发证,快来看看你符合哪一层的要求。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从区农委了解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

如何划分层次?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黔江针对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进行认定和管理,分别颁发相应层级的资格证书,逐级培育成长。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是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具有从事农业某一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管理能力的证明,是享受有关国家农业政策支持和政府部门服务、继续接受有关培训的重要依据。

证书是哪里颁发?

据悉,区农委负责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工作,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黔江分校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受理审核、建档立册、证书发放、信息库管理及相关组织服务等认定事务,确保认定工作规范开展。

认定标准有哪些?

初级新型职业农民

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项目,除去生产资料和雇工工资直接支出外,年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上一年度纯收入的3-5倍。

其生产经营规模为:(一)种植业,粮食作物类10亩以上;油料作物类10亩以上;经济作物类:蚕桑15亩以上;烟草15亩以上;中药材亩10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10亩以上;园艺作物类:蔬菜10亩以上;水果10 亩以上;食用菌大棚面积20平方米;其他园艺作物10 亩以上;(二)畜禽养殖,生猪年存栏20头以上;牛年存栏10头以上;羊年存栏50只以上;兔年存栏50只以上, 家禽养殖规模200只以上;蜜蜂养殖规模20群以上。(三)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面积5亩以上。

中级新型职业农民

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项目,除去生产资料和雇工工资直接支出外,年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上一年度纯收入的5-10倍。

其生产经营规模为:(一)种植业,粮食作物类20亩以上;油料作物类20亩以上;经济作物类:蚕桑30亩以上;烟草30亩以上;中药材亩20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20亩以上;园艺作物类:蔬菜20亩以上;水果20亩以上;食用菌大棚面积40平方米;其他园艺作物20 亩以上;(二)畜禽养殖,生猪年存栏40头以上;牛年存栏20头以上;羊年存栏100只以上;兔年存栏100只以上,家禽养殖规模400只以上;蜜蜂养殖规模40群以上。(三)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面积10亩以上。

高级新型职业农民

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项目,除去生产资料和雇工工资直接支出外,年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上一年度纯收入的10倍以上。

其生产经营规模为。(一)种植业,粮食作物类40亩以上;油料作物类40亩以上;经济作物类:蚕桑60亩以上;烟草60亩以上;中药材亩40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40亩以上;园艺作物类:蔬菜40亩以上;水果40亩以上;食用菌大棚面积80平方米;其他园艺作物40 亩以上;(二)畜禽养殖,生猪年存栏80头以上;牛年存栏40头以上;羊年存栏200只以上;兔年存栏200只以上,家禽养殖规模800只以上;蜜蜂养殖规模80群以上。(三)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面积20亩以上。

扶持政策有哪些?

记者了解到,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政府不但要颁发证书,还要给予政策扶持。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养殖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观念也由过去的抵触逐渐转变为现在主动参与的状态。为此,黔江免费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认定、颁证及后续管理。

还对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全区农村实用人才管理范围,免费参加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知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免费提供各类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享受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发展有关的扶持政策。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