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从高山搬下来建新房,开农家乐,都有扶持资金,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昔日盖上村,今日农家乐。”日前,在黔江区水市乡水市村,开农家乐的几位老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们从高山上搬下来,不仅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还依托全乡乡村旅游产业,开起了农家乐,增收脱贫。
水市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全乡切实抓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户,每户可申请1至3万元扶持金;开农家乐,一旦电视、床位等设施通过验收,每家可拿1至2万元补贴金;农家乐外墙由政府统一装修;建卡贫困户开农家乐,可分段获得补贴金;房间增设配套卫生间,也能申请资金补助,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2013年以来,黔江区坚持把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资源整合、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统筹搬迁对象、统筹规划安置、统筹产业发展和统筹工作力量上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三年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1.4万户4.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900余户1.9万人,开创了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在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过程中,黔江区始终坚持贫困人口优先搬迁原则,实施差异化搬迁建房补助政策,努力推进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对25个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村组实施整体搬迁计划,集中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目前,已有15个贫困村组整体搬迁,占搬迁计划的60%,基本实现了“搬迁一村、脱贫销号一村”目标。对有意愿却没有搬迁能力的特别困难农户实行“兜底搬迁”,在兑现扶贫资金、地票收益等政策资金的基础上,由区级领导、区级部门、乡镇街道、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兜底帮扶,帮扶430余户深度贫困农户不花一分钱搬迁住进新房。
统筹规划安置,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搬得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高搬低”“远搬近”,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进城区、进集镇、进新村、进特色院落集中安置,统筹抓好房屋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围绕基础设施“六通六有”和公共服务“六个配套”要求,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连接路63.4公里、硬化安置区道路101.5公里、修建供水管网99.8公里、供电线路64.5公里,大大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 统筹产业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始终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在重点对群众迁出区域实施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创新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实现了“搬迁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记者 周艳红)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