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钢瓶可以同时装八种气体,这是我们技术上的新突破。”日前,正阳工业园区博望医用氧气厂负责人说,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主体,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今年,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技术、管理等多领域创新。
近年来,黔江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搭建创新激励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记者从黔江区科委获悉,全区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平台,设立黔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联合开展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评选,表彰了新华小学等5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荐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所,资助新建3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搭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在企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进“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通过“讲比”活动,节省企业技术改造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搭建学(协)会科技创新平台,对区级学(协)会及基层科协组织中科普工作有突出亮点和科技创新有重大突破的给予5000-20000元的奖补资金支持;搭建科技人才信息平台,筹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争取智库建设项目1个,成功建立行业科技工作者之家2个,建立优秀科技辅导员队伍1支,汇聚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推进科普信息化,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认真贯彻实施《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充分发挥《纲要》办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作用,基本形成了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抓手,围绕科普基础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科技引领提升,推动科协工作全面开展,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区中期复查,成功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
服务科技创新需求,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题征集科技创新需求服务事项,归纳梳理技术需求解决难题;建立科技需求服务机制,促成技术问题分类解决,搭建科技服务推送平台,开展专家企业“面对面”,解决企业科技需求,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组织相关部门科技人员解决问题,采用“本级科协+本级企业+上级科协+院企专家”四方共建的模式,报请上级科协组织协调引进专家与企业面对面或网上寻求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免费推送科技信息。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创新惠民行动,开展科普益民行动,组织科技人员进村(社区)、进基地、进场站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围绕蚕桑、烤烟、畜禽、蔬菜、中药材、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做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的争取、实施和管理工作,联合区财政局拟定区级科普益民行动奖补计划,培育科普行动计划项目43个,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3个、全国科普示范基地3个、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8个,建立市级科普示范社区6个,市级科普示范村2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市级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6个;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协调开展创新驱动助力考察调研,协同开展资料收集、现场考察、情况通报、信息交换等工作,推动创新发展;开展引资引智行动,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邀请120余名专家对城市建设管理、防灾减灾、城市污染治理等80余个难题进行分析解答,促进黔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记者 周艳红)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