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武陵文化广场参观返乡农民工生产的各种产品
(记者 谭登帆 文/图)近日,在黔江城区武陵文化广场展示的羊肚菌、香猪、荞麦蛋糕、秋葵油、土家烧酒、土家蜂蜜等30多种由农民工生产的土特产品,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秦姓农民工创业者对记者说,这个交流展示平台,不仅对商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对创业者来说更是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今后,会努力做精做细产品,以便更好的服务社会。
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黔江区人力社保局为广大想创业的市民提供咨询和指导,各种创业扶持政策一目了然。
据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袁媛介绍,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宣传农民工政策,为农民工创业成果展示搭建一个平台,从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关注农民工,分享他们的创业成果,感受他们的创业激情,鼓励广大农民工在就业、转移、融入城市生活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体现更好的人生价值,绘制更美好的蓝图。
返乡创业迎来生机
黔江区杉岭乡苦竹村的向业华夫妇,上世纪90年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跟着同村的几个青年一起,南下追逐梦想。外出打工将近20年,钱虽挣了不少,但向业华夫妇始终觉得打工不是长远之计,回乡创业才是正道。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向业华夫妇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一个占地140余平方米的小酒坊。短时间内,向业华通过酿酒生产销售,盖起了小洋房,买上了车,卡里的存款也增多了。
酿酒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生产的酒糟也越来越多。对此,向业华夫妇变废为宝,把酒糟转换为饲料用来养猪,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近些年,在杉岭乡畜牧兽医站技术员的指导下,向业华夫妇再次投资10万元,修建了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200余头,实现年收入25万余元。同时,修建沼气池将猪粪所产沼气用于生活,并发展了10亩蚕桑,将沼液作肥料施入桑地,形成循环产业。
在黔江区,像向业华夫妇这样返乡创业成功的农民工并非个例。据了解,受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返乡农民工已成为黔江创业的主流,占创业人群总数的35%以上。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近年来,在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时,黔江区还推行创业扶持“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组合模式,拓宽创业者融资渠道。扩大贷款范围,除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可贷款外,将农民工创业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个人上限调整为15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上限调整为每人10万元,贷款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上限调整为每人10万元,贷款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鼓励各承贷银行探索按职务职级分层确定个人担保额度,并积极探索“三权抵押”、无抵押担保等形式进行担保;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建立天使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为创业创新者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定向债务等融资工具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探索开展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