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精准救助:补齐扶贫“短板”

2015-12-15 09:55:58  来源:武陵都市  作者: 易家举

今年来,黔江区着力完善“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强化精准救助,有针对性地加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拨付低保、救助等资金近6000万元,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解急难,努力补齐扶贫工作“短板”,目前已有包括特困群体在内的1.9万贫困人口主动申请脱贫验收。

“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长期困难对象,着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既规范落实上级补助政策,还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重点帮扶。”区财政局社保科负责人介绍,全区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农村建卡贫困户标准“两线合一”,农村、城市低保保障线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每人230元和420元,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每人485元和400元。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后生活仍然有困难的高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在校学生等人群,按30-75元不等的标准增发补助资金。

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明确“五保对象、三无人员”供养按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0%保障,孤儿供养按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的80%保障;对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每人每月给予200元养老服务补贴,对贫困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50元生活补贴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50-60元护理补贴;每年安排近200万元,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三无人员”配备管理服务人员。

有针对性地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转载自黔江政府网http://www.qianjiang.gov.cn,请保留此标记。),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途径,有效缓解贫困群众“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等问题;对“低保、五保”对象以及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实行全额资助;对重特大疾病,最高可给予10万元/年医疗救助;建立贫困医疗保障基金,将特困人员、建档贫困户等纳入保障范围,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在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的自付费用,通过贫困医疗保障基金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全额救助,特困人员住院实现“零自付”。

同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对因灾、突发事故、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1000元至3000元的急难救助;对因重大困难导致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1000元至5000元的一次性救助;对因家庭困难影响子女上学的,给予2000元至4000元的一次性教育救助;对因重病、住房、年老体弱、重残、教育等支出型贫困家庭,在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后依然贫困的,建档立卡,出台相关政策,实施精准救助。

据了解,全区符合低保标准的共有627户贫困户1600人,已全部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并且大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还通过兜底救助帮扶,解决了1385户4925人深度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这些托底政策的落实,有力助推了全区扶贫工作。目前,全区已有包括特困群体在内的1.9万贫困人口主动申请脱贫验收,占今年脱贫任务的103%。(武陵都市报 通讯员 易家举)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