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山区农业产业发展受区域环境影响较大,土地连片发展较困难,极大地制约了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实地学习,我看到别人同样从事的是农业生产,但因为观念和技术先进,能让产业发展健康持续稳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近期,黔江区沙坝乡十字社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庞益海,提到自己在外出取经时,非常感慨。
全区已有4400名新型职业农民
据了解,近5年来,黔江区已成功开展培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88班次,共4400人,完成了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后继跟踪指导服务。今后,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要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统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黔江”为主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基础设施提升、脱贫攻坚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提升、生态文明”八大工程,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思想上,黔江区要求要有新观念,工作上要有新举措,管理上要有硬手段,能力上要有新提升,从而培育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解决技术难题是重点
近年来,黔江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主要围绕生猪、蚕桑、烤烟三大骨干产业以及猕猴桃、蔬菜等特色效益农业,理论与实作相结合,解决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等难题。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效益?2013年,是黔江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第一年。当年,水市全乡有750户农户以烤烟生产为主,其中50亩以上的大户就达到了125户。当年种植面积适度扩大,如果农户还靠落后的方式进行生产,产量和质量肯定提不起来。为此,要求种植大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加培训的种植大户成为全区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了科技知识,科学种烟,实行了工厂化集中育苗、地膜覆盖栽培、规范化移栽、“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
同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档案,出台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扶持政策,整合各个涉农项目、资金,将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从而稳定发展农业队伍,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发家致富。
新型职业农民享受扶持政策
一直以来,黔江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黔江区有关部门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黔江区对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全区农村实用人才管理范围,免费参加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知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免费提供各类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享受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
同时,在培训的基础上,黔江区还联合多部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续服务工作,让区内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秀学员进行项目对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和实训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们打通产销渠道。并且,区农委对农民开展培训后,还发放了补助资金,对新型职业农民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