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互联网+” 大学生回乡创业迎来黄金时代

2016-04-01 11:27:56  来源:豆豆  作者:本网

春节过后,重庆南川区人才市场迎回一批返乡创业者。“回来了就不打算走了,准备和老婆就在家创业了。”北京回来的谢智宇说到。

对于谢智宇而言,今年是在外漂泊的第五个年头。2010年大学毕业,他和同样来自重庆的妻子王慧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回到家乡,是夫妻二人共同的愿望。“计划了一年多,年初就把工作辞掉了。觉得赶上一个好时期吧,政策好,家乡人也贴心,感觉创业也踏实一些。”

对大部分农村年轻人而言,“跳出农门”曾是摆脱贫困的不二选择,而让他们牵扯不断的故乡却成为一片“回不去“的土地。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开始用自己的青春耕耘着故土,以实际的行动助力家乡的脱贫,改变家乡面貌。


“互联网+”掀热潮 “三农”发展迎来新机遇

“出去兜兜转转后还是觉得家乡好,用‘互联网+农业’的方式,这样能把自己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来自泸州的苗族姑娘詹雪正在微信上回答顾客的问题。2014年詹雪和丈夫在网上开了微店,出售村里人家养的乌骨鸡。如今店里的等级已是三颗金星。

詹雪家乡的乌骨鸡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自然放养,生长周期一年,可这些来自苗族大山的“臻品”却在出售时候遇到了苦恼。“我在深圳打工时候,总是听到城里人抱怨,买不到土鸡土鸭,但是实际上很多农民种养的东西又卖不出。”

2012年,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让詹雪看到了机会。和丈夫一番商量后,两人决定辞职、回乡创业,通过微店这一平台将家乡的特产卖向城市居民。

在詹雪看来,自己的优势不仅在于家乡乌骨鸡质量的保障,还有自己对互联网的熟悉,“我丈夫在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我在大学时候也学过电脑,又经常网上购物,也算‘互联网的原住民’了。”詹雪笑着说道。

如今詹雪的生意已形成一定规模,与本村及周边乡镇200多农户开展合作,产品不仅卖到省内其他地方,部分还销往北京等地,带动了家乡养鸡产业的发展。2个月前,她开始在网上出售乌骨鸡蛋。“现在每月营业额不错,收入比打工时强太多了。”

和詹雪一样,李丽从广州一家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浙江五星村,和父亲一起经营农家乐。她将农家乐的情况放在网上,包括环境、住宿条件等照片,还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接受大家的预定。游客在体验完之后还可以进行评价。靠着累计下来的好评,李丽家的农家乐越做越大。

“以前大家以来浙西大峡谷,只知道几家大的旅馆。我们村虽然离风景区近,但农家乐也没生意。现在靠着互联网,我们村里的农家乐都生意越来越好了!”李丽说到,自己很幸运,赶上“互联网+”拥抱“三农”发展的好时期,自己也有了机会用学过的知识改变家乡。


政府优惠政策多 助力回乡创业的“黄金时代”

在重庆忠县黄金镇黄土村,29岁的袁峰正在填写快递单,将产品运送给客户。今年1月,他投资50万在老家建起了厂房,生产环保检测产品。

大学毕业后,袁峰在北京的企业打工,主要负责技术和网络营销。多年下来,他积累了不少网络销售的工作经验。“公司主要通过网络方式来销售,这是现在一个大流。”如今,袁峰的的企业已经开始产出,他为村里几十名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从今年开始,重庆忠县县财政每年拟预算安排1000万元,建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扶持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涉农项目。正是由于这笔资金,让更多和袁峰一样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有了保障。

“年初回来就建好了厂房,镇里干部忙上忙下帮忙办手续,初八就开工生产了。现在政策好又有补贴,在家乡创业真踏实。”袁锋说,中央的对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享受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工商注册、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技术指导、税收绿色通道,真的是“一条龙”服务。”

2015年9月,大学毕业陈媛回到家乡青岛南辛庄村自主创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农副产品网上销售、产品网购、物流等多种服务。

当地政府为陈媛提供了免费办公场所,同时提供了2000元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并指派了创业导师对陈媛进行了“一对一”帮扶。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她为当地居民在网上代购物品额度达8万元。

现在陈媛计划着扩大店铺规模,为募集资金,她正在申请最高3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赶上创业的’黄金时代’,政府的支持政策让我能安心做下去。”陈媛说,“做大了要和家乡人一起干,提高大家的收入。”

期盼更多扶持 解决回乡创业"最后一公里"

近两年,受中央大力扶持现代农业政策的带动,返乡创业对大学生而言,是一条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出路。但与此同时,他们仍要面临不少挑战。

融资难成为其中最难越过的坎。对于张洪而言,从自己承包土地卖西瓜,再到和农户民签订购销合同,他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现在贷款不容易,没有资金,在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的时候,我们就要担起很大的风险。”

由于居住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土地证也不能抵押贷款,还必须要公务员担保才能申请。张洪的贷款之路走得并不容易。“渠道不畅、担保困难,希望政府能细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流程,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解决回乡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张洪说到。


而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积极投入返乡创业的热潮中,创业模式的单一化同样成为问题。“现在对未来多少有些担心,主要是生意没那么好做。”杨莹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2013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她,回到家乡青岛大集镇,帮助父亲卖起了表演服装。2014年,杨莹成立了霓裳服饰有限公司。公司主要采用线上模式进行销售。

由于服装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如今越来越多的邻村人加入了这一行。竞争的日渐加剧,让杨莹的生意的利润率从原先的40%-50%,下降到10%-20%。“以前每件能赚个30、40,现在只能赚到10块。”杨莹坦言到。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杨莹认为创新是赢得市场,永远跑在别人前面的唯一办法。大学教育也让她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演出服装想创新很难,你得自己设计、打板,这就涉及到投资多的问题,但是抄袭成本却很低。”

再加上目前网络市场的不规范,淘宝不断被逼问的“假货”问题,杨莹还有很长的创业之路要走。网上创业还需要面对很多新问题,而现在这块的政策并不完善,希望未来能有法律法规来填补这块的空缺。”杨莹说到。

对于未来,杨莹仍充满信心。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她相信自己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