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想见与不能见,伤害与被伤害——留守儿童的“结”怎么解?

2016-03-02 10:04:52  来源:本网  作者:豆豆


编者按:他们是这个时代下的伤痕:意外伤害频发、成长引导缺乏、心理发展异样;他们的身上被贴以相同的标签: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乖戾、学习能力不高;他们一次次触动整个社会的泪点: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不得不远离父母,留守在乡土间,与孤独一同成长……他们是被称为“制度性孤儿”的留守儿童。


2016年的元宵节刚一结束,家住重庆黔江区后坝村的李丽梅(化名)夫妇便踏上了回城打工的路途,而这对年仅10岁的女儿珂珂而言,则意味着与父母又一年离别的开始。5、6年来,进城打工的经历让李丽梅夫妇和女儿天各一方,如今,“与爸妈团聚”的心愿俨然成了珂珂成长中的一项“奢侈品”。

珂珂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城镇化转型的道路上,61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让整个社会为之牵挂。如何答好中国留守儿童这道考题?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给出了答案——明确并强化家庭、政府、学校的责任,三者的的努力缺一不可。


孩子期盼:
“就想见见他们”

“虽然要走好久的路,但是马上就要见到爸爸妈妈,真的好开心……”想到即将到来的团圆,姗姗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今年10岁的姗姗是河北广平县胜营村人,父母都在北京的一家私人医院工作的。平日里,姗姗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一放假,就让她去北京,一年就这么见一次,平时她爸妈都忙,回来不了”。姗姗的爷爷说。

像姗姗这样的小候鸟,全国还有多少?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现在我国有6102.6万留守儿童和3500多万流动儿童。他们中,有80%的子女不得不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只能在寒暑假时间与父母有短暂的团圆时间。

父母在成长中的缺位,让留守儿童的成长面临比非留守儿童更多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感到孤独的占39.8%、闷闷不乐的占37.7%,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占19.7%,而这些数据都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青少年阶段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但很多留守儿童却只能伴着‘亲情饥渴’而成长,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性格孤僻,自闭、自卑,加上平日没人倾述,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广平县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到。事实上,部分留守儿童虽可以在寒暑假与和父母相聚,但由于家长忙于工作,短暂的团聚却成为孩子们的“二次留守”,溺水、触电、摔伤等事故也常发生。

“马上要见到爸妈了,想和爸妈做些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姗姗低下头说,“不知道 ,就想见见他们……”

父母愧疚:
“太想多陪陪他们了”

初八刚过,在海口打工的王兴军不得不踏上“回去”的路途。说是“回去”,是因为王兴军和妻子李丽在海口打工生活已有15年了。“没办法,两个人挣钱快点,到时候也能早些回家,和他们在一起。”

王兴军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今年13岁,正准备读初中,小儿子5岁。两个孩子刚出生不久便交给外公外婆照顾了。“现在他们外公外婆的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没以前那精神照顾他俩了。”王兴军对此很担心。

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实却并没有那么容易。生活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在城市仅靠生活的农民工而言,孩子们的到来将会增加一笔不小的开销。“想把他们接过来,但我有时候一个月下来工资就2000点,孩子来了经济更紧张,真怕生活都成问题。”王兴军说。

需要考虑的还有孩子的上学问题。近年来,各地虽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条件放宽了不少,但实际操中问题不少。以北京为例,一名在北京打工的非户籍学生家长做过统计,孩子要想入学,一共需要备齐28个证件才有参加初审的资格,而其中很多证件,需要提前很多年准备。

那么回到家乡呢?“不现实,回家种地挣得那点钱,怎么能养活一家人?”王兴军无奈的谈到。对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而言,将子女留在家乡成为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一边是“进不了”的城市,另一边却是“回不了”的村,这其中的无奈酸楚,让他们更加揪心。

“每次过年完要回去的时候最不行了。看不了他们哭。太想多陪陪他们了,平时没时间看到他们,他们总觉得爸妈不想要他们了。”泪水在王兴军妻子李丽的眼里打转,“就觉得太对不起他们了……”

专家建议:
“家庭、社会、政府的努力缺一不可”

2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政府首次高规格为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发文。《意见》指出,对于外出务工父母而言,“说走就走”的行为将会面临处罚。以前由于缺乏惩罚约束机制,让个别外出务工的父母监护责任意识薄弱,很少关心和回家看望留守的子女,甚至还有“只生不养”的现象,导致留守儿童惨剧时有发生。

“父母的陪伴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认为。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教育,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使留守儿童能够与父母团聚;同时要尽快破除制度壁垒,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进城生活、学习。”

此外,《意见》还表示,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应强化监护监督职责,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

“对于留守儿童保护,基层工作需要更加细心、耐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名负责人说到,农村留守儿童理应得到更多的亲情关爱、教育资源、政府帮扶和社会关注,“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家庭、社会、政府的努力缺一不可!”

一场关于留守儿童的“大考”,社会各界不仅应该积极参与,还需要保证参与的质量。“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专业性很轻的工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机构的服务人员,社会志愿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各方力量都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做到统筹安排、全覆盖。”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此外,还应该建立常态化,不间断的督促检查机制,量化指标,确保针对留守儿童出台的政策、文件有一个好的效果。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