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冬日最温暖的一抹阳光洒在石柱的乡村田野上。
石柱的乡村,迎来了喜人的变化,“乡村”一词,不再狭义地意味着“贫困”,反而是“产业”与“发展”的代名词。
“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最大莼菜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这些令人瞩目的荣誉,近年来逐个花落石柱。
从拥有良好生态资源的“软实力”,到发展特色产业的“硬功夫”,石柱的乡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乡村振兴产业“造血”
聚焦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重要基础。如何将自然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是石柱目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石柱县打造康养农产品与观光农业,二者融合发展、齐头并进,有机食品种植基地、水果基地、农业公园、康养体验产业园遍地开花,成为石柱县乡村振兴的鲜活“热血”。
打造康养农产品供给基地。石柱县打造优质粮油基地,全力打造以“寺院贡米”“三星香米”“富硒锌米”为主的粮油品牌,落实有机水稻示范种植基地1000亩。
打造“4+X”特色康养农产品基地。石柱县建立农产品康养标准化种植养基地21个,辣椒、莼菜、蔬菜、水果等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15个。打造了500亩以上沿江、高山绿色蔬菜基地5个,500亩以上绿色水果基地5个,建成兔子和肉牛养殖示范场34个,山羊养殖示范场54个,土鸡养殖示范场8个。因地制宜发展冷水鱼养殖面积88亩,中蜂7万群,建成400群以上生态中蜂养殖示范基地4个。
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石柱县建设了中国莼菜农业公园,现已基本完成田间工程,恢复莼菜田370亩,莼菜田“小改大”45亩;入口标识及4个景观标识正在开展财政评审。
建设石柱莼农旅融合国际康养体验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仓储体系深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玻璃温室700平方米和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已完成平场和前期准备工作。
建设山地现代农业冷水生态观光园。目前已建成3A级厕所,冷黄路至园区内4公里道路油化、绿化、美化。售票处接待中心、露营基地完成平场,正在完善基础设施。
望向田间,一亩亩田地为石柱县的乡村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石柱县特色产业已带动10942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4.95万亩、养殖业23.08万头(只、群),产业带动一批覆盖率达到65.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5%。全县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917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与2016年相比新增248家。批复实施股权收益扶贫项目共167个,拟补助资金8044万元,带动贫困户4022户。
特色产业建设“引擎”
尽管冬日寒冷,石柱乡村的农民群众们,工作依然充满热情。这都是因为石柱的莼菜产业有了可靠可喜的收益。
“有了政府的补贴,又有优惠的政策,我们参与种植都是‘零风险’。”正在田里忙活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开始种植莼菜,今年就有了可观的收益,现在不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产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017年,全国涌现出一大批质量优、产量高、融合好的地方特色产业,石柱县就是其中之一。在石柱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石柱县加强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产业链条,成为了石柱县特色产业建设中一个强有力的内生引擎。
推进农业“三化”建设。石柱县巩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前期工作,拟定了《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农业综合标准52个,新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8个。
加大农业品牌建设,举办了中国·重庆石柱首届康养大会,展示了“源味石柱.以锌养心”康养农产品;完成《石柱县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和《源味石柱品牌形象手册》编制,目前已组织申报“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12个。
着力推动国家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建设,石柱县已建设村级信息示范站20个、电商主体500家、农产品网点(含微店)1200家,上线农产品单品200余个,实现交易额2.48亿元。
不仅要让石柱的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更要稳定起来,兴旺起来。在石柱县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打造产业链条——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县共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876个、家庭农场1120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3家。
二是加快推动农产品初深加工。成功开发莼菜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等三大类27种产品,申报专利技术30项,莼菜产品已签订销售订单5000万元;新建辣椒干制加工生产线12条,新增干椒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香水火锅公司建成辣椒酱和豆瓣生产线,小天鹅公司成功升级改造调味品生产,新增调味品深加工能力3000吨以上;以燃煤为能源的24家辣椒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全部申报项目进行了天然气能源改造;神奇制药全面完成对东田药业的收购重组工作,正式进入生产阶段,预计全年可生产药品3.5万件,实现销售额1.8亿元。
三是流通渠道多样化。成功与北京新发地生鲜合作发展甘蓝订单直供,与山东山珍园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直接出口桔梗、蕨菜基地建设和加工协议。利民蔬菜、森绿食用菌、卧龙蔬菜、三红辣椒、三星香米等8个经营主体与超市对接。四是完善营销体系。成功制作石柱红辣椒宣传片,完成石柱黄连宣传片制作方案,全面推介我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成就;新建辣椒冷藏库1座500立方米,干椒储藏能力增至1036吨;新购辣椒色选机2台,辣椒分级筛选能力达到3300吨;黄连产业园设计方案已通过黄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轮讨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后开工建设。
产业撘上科技“快轨”
过去,石柱的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也不少,但过去由于科技含量低,生产结构单一,规模又小又分散,因而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多番努力,势必要让科技创新支撑推动石柱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科研力度。石柱县依托县、校(院所)合作平台,加快推进种源繁育、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精深产品研发加工,逐步健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今年,全县推广自培辣椒杂交良种9个,其中新研发品种4个,辣椒自繁自供率达95%以上,向县外市场投放3万亩,石柱红辣椒“种业基地县”建设稳步推进;新建黄连良种选育基地7.5亩共达10亩,其它中药材良种选育基地400多亩,加快推进中药材优质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建立辣椒土壤连作障碍试验7组、药效试验6组,创新开展黄连复土栽培试验、黄连漂浮式育苗试验、黄连间套作试验,加大生石灰和有机肥推广,致力于多年连作障碍攻克,在辣椒生产基地试点投放15000亩蚜茧蜂,年减少农药施用量3吨以上,着力单产和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康养石柱建设。
建设科技平台。石柱县大力建设石柱武陵山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三河园区已基本完成科研楼、仓库、公厕、田间工程、排水沟(连栋大棚)、科研楼辅助用房改造和冻库建设,冷水园区已完成选址工作,正进行规划方案设计。重庆市“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子项目辣椒科技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投用,成为国内首个集辣椒科技创新、科技信息化服务和科技文化成果展示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为我县辣椒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的科技保障。
顶层设计加上科学规划,石柱县的特色产业犹如搭上一条高速运行的列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驶入了稳健发展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