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城镇化是农民过好日子的根本之路

2012-04-25 17:22:15  作者:SystemMaster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实现这个目标,当然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体国人做出多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全会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中国当前情况下普遍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一环,而这项工作主要靠各地政府推动。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到目前为止,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半数以上,只有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才可能实现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实际生活水平进行了不懈努力。最开始是取消人民公社,实行土地承包,开放农产品[21.78-1.22%]自由贸易,从而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后,又实行了取消农业税、降低农民负担并补贴部分农业生产,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资助“村村通”工程、推进“新农合”制度等各项政策措施;最近,政府又动用财政补贴家电和机电产品下乡。这些努力都取得明显效果。30多年来,中国农民绝对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确有明显提高,在上世纪80年代还一度缩小了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但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像现代工商业那样快速提高生产效率,农民就难以像城市的工商企业从业人员那样,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自己的收入。此外,由于散居在自然村落中,农民也很难享受城市的现代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及商业服务设施。

今后,中国要提高农民收入,还要继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补贴。实际上,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大量补贴。但在一半多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中国,怎么补贴也是“僧多粥少”,补不过来。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之路是让更多农民进城镇安家立业,真正当城里人。一方面,进城的农民从事生产效率更高的现代工商业,有可能更快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在补贴总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留在农村的农民得到的人均补贴也能有较多增加。

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化过程通常是随着工业化进程自然进行的。但在中国,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二元化的土地制度,扭曲、制约着城镇化进程。农民虽然可以自由进城在现代工商企业打工,但几乎无缘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因而很难真正在城里安家。要改变这种状况,主要靠政策的调整,而不是农民自己的努力。

实际上,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界人士探讨如何改革户籍和土地流转制度,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之路。五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后,人们可以期待,“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有明显的实质性推进。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让更多农民进城,并让他们真正在城里安家立业,能够享受现代城市中的各种服务设施,才能顺应几亿农民对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