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市规划先行创新发展 构建长江上游购物之都

2012-04-25 10:14:00  作者:SystemMaster

编者按重庆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埠城市,商业历来十分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后,重庆市的商贸流通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在重庆已形成了数个在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重要商圈和一大批服务城乡的商贸服务企业。这些商圈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既有效满足了重庆市及其周边省区市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也为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平时还是周末,站在重庆地标解放碑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或在解放碑前合影留念,或到周围的商场购物,或在特色小吃店里品一品山城美味……

重庆这个长江上游、西部惟一的直辖市,正将自己的魅力,通过商圈向四周辐射。如今,随着一个个商圈的发展壮大,一个依托重庆、影响整个西南地区的购物之都初见雏形。

商圈:

规划先行打造特色

“不去解放碑就等于没到过重庆。”稍微上点年纪的“老重庆”都知道这句话,因为在2002年,解放碑商圈还是重庆商圈的全部。不管城东城西,逛百货、买电器,到解放碑都是惟一的选择。

“解放碑一带好热闹哦!”家住江北区的彭佳对记者说,“到了周末,有时候走都走不动。不光我们江北的,有时候永川的人都会趁周末来解放碑买点什么。”

然而,尽管当时的解放碑步行街已经被评为中国十大商业步行街,重庆市商业主管部门却没有站在成绩上沾沾自喜,而是与地方协同规划了数个商圈,让重庆的商贸流通业走上了集群发展的道路。

重庆市商委副主任赖蛟认为,解放碑有影响力,有号召力,但是面积稍小,无法承载更多的功能。于是,从2002年开始,观音桥、杨家坪、南坪、三峡广场等一系列商圈开始发展壮大。

“在商圈的建设中,我们最为重视的就是规划。”赖蛟说,“在建设伊始,就要求商圈做到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功能齐全。”

赖蛟介绍说,所谓商住分开,就是新建设的商圈内原则上不准建设居民住宅楼,只建商场、写字楼、酒店等商业商务设施,实现居住向小区集中,商业向商圈集中,如北碚区的商圈先后调整了三次规划,到去年底已建成开业了嘉陵风情商圈。人车分流,就是指商圈一定要建设成商业步行街。为此,观音桥商圈先后修建了观音桥环行道路工程和观音桥隧道工程,南坪下穿道也于今年9月1日正式通车,使3万辆汽车从下穿道分流;立体开发则是重庆结合本地山城特色提出的一项要求,在各个商圈顺应地势做到向上向下要空间,提高商圈的整合度;功能齐全则是指商圈中不但要有百货商场、购物街这样的商品流通渠道,也需要供消费者休闲小憩的咖啡屋,以及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而且高中低档设施合理搭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为了避免商圈同质化,我们想到用不同特色来区分各个商圈,让它们形成互为补充,错位竞争的良性发展态势。”赖蛟告诉记者。

如今,重庆的各大商圈各具特色:观音桥商圈作为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商圈,将自身商业步行街与嘉陵公园结合起来,整个商圈拥有大型乔木1500株,水体面积7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商圈;大渡口商圈则以大渡口公园为中心,建成40万平方米的步行街和休闲广场,并通过隧道或电动扶梯,与重钢搬迁后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连为一体……

“现在商圈多了,我们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了。再来解放碑,一是重温一下过去的感觉,二来就是解放碑这儿的小吃很好。”彭佳笑着说,“下周我准备去逛逛下穿道通车后的南坪商圈,听说万达广场电影院的IMAX巨幕是重庆最大的。”

市场:

创新发展服务西部

除了直接面对顾客的百货商圈,各种专业市场也是重庆商贸流通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一度沉寂的重庆各专业市场又一次繁荣起来,特别是位于两江交汇的朝天门批发市场。

1991年,103位重庆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快朝天门仓库区的开发利用,建成商业城”的建议,将新华路、青年路、五四路三条马路市场整体搬迁到朝天门,确定在全国率先将闲置的仓库区改建成朝天门综合交易批发市场。随后,商储公司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将朝天门地区的仓库全部改造成为市场,形成了一、二、三、四4个交易区。

随着商业储运公司在朝天门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在重庆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其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朝天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

到1997年重庆设直辖市时,朝天门市场已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商品、资金进入西部发展的桥头堡,到2009年,朝天门市场群年交易额达到了138亿元,在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中名列第五位,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短短十几年时间,朝天门市场经营场地从8000平方米发展到5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从8000万元增至118亿元,年交易额增加125倍。

如今,朝天门市场每天的客流量在30万人次以上,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市场营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有31个交易区、100余个交易厅、15000多个摊位,内设中央空调、观光电梯、信息宽带等。有5000多家企业和著名品牌进入市场,经营全国各地6000多个知名品牌,经营20多个大类,万余种小类共10多万种商品,朝天门市场已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服装、纺织面料、皮鞋、针纺织、小商品集散地。

朝天门市场只是重庆市各专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市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市场有230个,去年的交易额为2368亿元。拟建、规划建设、在建的专业市场达40多个,面积达1100多万平方米,其中位于江津双福的国际农贸城面积就有300多万平方米。

地方:

培育市场打造“三都”

8月10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的意见和规划。

根据该规划,到2012年,重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市场交易额达到6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18%和20%以上,外来购物消费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市场交易额将分别达到6000亿元、16000亿元和10000亿元以上,外来购物消费占比超过35%,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荟萃、对外辐射作用明显的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框架,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购物消费乐园。

《规划》还提出,从2010年起,凡是首次在重庆开设国际一线品牌专卖店,市、区(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引进世界500强中商贸流通企业事业部或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以上层次人才,符合市里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的,按规定享受政策优惠。

“根据这一《规划》,全市将以激活扩大本地购物消费为基础,以吸引集聚外来购物消费为重点,以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着力优化购物消费环境,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延伸购物消费链条,重点围绕消费购物、生产采购、品牌集聚、时尚引领、信息集散和价格形成六大功能,加快购物之都建设。”重庆市商委主任周克勤表示,“打造长江上游购物之都,促进商品要素的大量集聚辐射,则是重庆建设商贸中心的首要标志,更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任务。”周克勤认为,现代社会中,经济中心的核心框架应包括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中心以及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基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途径,能把经济中心各要素连接起来,发挥先导性作用。

重庆市商委把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打造长江上游购物之都、中国美食之都、西部地区会展之都,到2012年,形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主城区将形成10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只有大市场,才有大消费。”周克勤说。

据周克勤介绍,重庆市除了将按照国际化都市标准,修订和完善城市商业规划,引进国内外新型业态和一流商业品牌,加快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建设外,还将在2012年前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建工程”乡镇连锁经营超市、村级综合服务网点17500个,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全覆盖,成为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据悉,到2012年,重庆市商贸流通将实现“四个翻番”,即:到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10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总数、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总数比2007年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3500亿元、9000亿元、34家、60个。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5000亿元,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流通现代化。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