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越来越多 希望工程该如何转型?

2012-04-25 10:12:32  作者:SystemMaster

希望工程,这个在中国享有盛名的公益项目,目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肩负着“助农民后代人人有书读”使命而生的希望工程,如今面临的局面和1989年初生时迥异:

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行后,孩子无钱上学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因此,有人提出疑问:希望工程还有存在必要吗?

起变化——

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后,上不起学的农村孩子少之又少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越来越多的希望小学遭到闲置,沦为“摆设”。

10月30日,在中国青基会到四川广元探访灾后重建的希望小学的活动中,面对记者的提问,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只有一再解释:闲置的“希望小学”多数是冒牌的。

被撤并的固然多是“李鬼”,但是,作为“李逵”本尊的希望工程,确实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后,上不起学的农村孩子少之又少了。

希望工程如今面临的情况和成立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希望工程的传统资助方式仍需继续。

据青基会今年在426个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做的调查,受访地区农村小学现有危房4579万平方米,平均一个县需改造资金9663万元,其中50.3%的县无资金来源;因贫辍学小学生32405人,占学生总数0.27%。

“我国地区之间差异大,就算拾遗补漏,这‘遗’和‘漏’的也决不能轻易掉以轻心。”涂猛说,“希望工程的传统项目还需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做得更精细。”

中国青基会希望小学部副部长严石介绍,青基会近年来多是采取改建扩建原有小学的方式建设希望小学,尤其是帮助改造危房。“我们与县政府签订五年内不准撤并的协议,避免希望小学沦为短命学校。”

谋转身——

从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到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

形势有了变化,希望工程的资助方式和工作重心也正在调整。

“希望工程的重点,正在从教育的起点公平转移到了教育的过程公平,从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到接受平等的教育。”涂猛介绍,“现在教育的一大问题是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

在很多希望小学,有5门课常年开不起来,包括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原因不外乎:一没设备,二没教师。

所以,在建设希望小学的同时,希望工程“升级”了一系列硬件: 配备体育音乐器材、电脑教室,甚至还有数字电影院线等。

而教师素质的差异,更是难以实现平等教育的关键。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356.86万人,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仅47%,比城市低31个百分点。

为改善师资力量,中国青基会在多年摸索中,慢慢寻找自己的路子:大规模培训原有教师;同时,招募志愿者到希望小学上“第二课堂”,为农村的孩子们多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

遇困惑——

公众对软性项目热情不高,过度依赖法人捐款

早在1995年,中国青基会就在上海设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中心,至今已经培训农村小学教师6万余名。

不过为培训找钱,是个问题。捐助方对教师培训这类软性项目的热情,远不如资助学生、建设希望小学那么高。

中国青基会发起的一项捐款意愿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最喜欢资助学生,其次是捐资建设希望小学,再次是帮助配套图书及体育、音乐、美术器材,排在最后的才是资助教师培训项目。

“软性项目上,我们更多依赖法人捐款,通常是一些大公司”,中国青基会负责筹款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项目带有探索性质,需要反复沟通,让对方认同你的理念,人家才愿意为此埋单。从目前来看,与大捐方的沟通效率高一点。”

事实上,法人捐款已经成为中国青基会募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09年中国青基会筹集的资金中,法人捐赠所占比例已经占到82.6%;个人捐款,通常是小额捐款,只占到17.4%。而希望工程实施初期,捐款者以工薪阶层为主。

希望工程的发展,到底是该依赖公众小额捐款,还是依赖法人捐款,这在中国青基会内部也引起了思考。

显然,中国青基会并不想放弃公众募捐,甚至有意大力拓展。今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网聚爱·希望工程365爱心行动”,发动一个人捐款365元,结对资助一名贫困生。

业内人士分析,大捐方选择公募基金会时,公众的认可度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其判断。因此,公募基金会把普通公众的支持,视为其安身立命之本。

“不管钱多钱少,每份爱心都是一样的。”涂猛表示,“如何点燃公众的捐款热情,引导其投向受助人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不断在研究的课题。”(记者 黄碧梅)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