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城乡一体和谐发展

2012-04-24 14:25:53  作者:SystemMaster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连续剧《外来妹》曾轰动大江南北,打工妹们面对巨大的城乡差别,发自内心地呼唤:“一样的天,一样的路,一样的脸,一样的生活”。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湖北有67%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广大农民兄弟姐妹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但两者又相互依存和影响。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中国的城乡关系形成了特殊的二元结构,并已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突出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和出路也在农村。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均接近50%,正是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改善城乡关系的最佳时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只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式,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融合、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促,才能实现城市和乡村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一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打下了良好基础。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等城乡一体化试验,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示范。“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实现“弯道超越”,推进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无疑具有强大的拉动投资、刺激消费的功能,是加快湖北发展最有效、最现实的推进动力。据测算,新农村建设投资按每村1000万元计算,全省2.6万个村需要投入2600亿元。2009年,全省农村消费品市场占全省比重30.4%,仍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达到城镇消费水平,将新增3000多亿元的消费能力。广大农村地区目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但这也正是全省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依托所在。

互动相融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在坚持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鄂州等7个市(县、区)的城乡一体化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系,长期目标则是最终实现城乡关系的融合和协调发展。这个时期要特别完成好“三个突破”、“四个提升”和“五个建立”的重要任务。

在改革创新上取得“三个突破”。首先要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上取得突破。在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推进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待遇,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壁垒,使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拥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平等的社会地位。其次要在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状况上取得突破。长期以来,由于公共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瓶颈”。这也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难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公共支出政策,在资源配置上着力向农村倾斜,大力改变农村社会事业的落后状况,逐步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要在扭转城乡差距扩大趋势上取得突破。全面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更高水平延伸农村,使公共财政更宽领域辐射农村,公共服务更大范围覆盖农村。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和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显著缩小。

在发展水平上实现“四个提升”。首先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基地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和生产标准化。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其次是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园区为载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农村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构建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是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着力由偏重数量增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四是提升农民非农化水平。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市民化,享受与市民一样的待遇,成为稳定的非农人口;另一方面,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提高非农就业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在统筹发展上建立“五个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协调的空间布局体系。按照“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从战略高度描绘远景发展蓝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突破时空、地域和产业限制,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来谋划布局;在宏观大局中把握好局部发展的各种优势和特色,较好地兼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树立全域湖北的理念,统筹城乡规划,构建区域协调、城乡一体、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空间布局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互动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辐射,完善城乡产业链,形成城乡产业互动互促的格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建立城乡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通江达海”的要求,加强城乡交通网络建设。着力建设好以武汉为中心、通达各市州的城际铁路和运输网络,加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区域交通“1小时经济圈”。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电、给排水、供气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进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劳动力在城际间、城乡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绿色通道。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制度,全面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城乡一体的“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

一体发展的基本路径

从湖北实际出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集中”发展为突破口,以缩小差距为着力点,以“三个延伸”为重要抓手,以“三个统一”为主攻方向,以提高“三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构建城乡联动发展、城乡和谐融合、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一体化新型社会形态,到2015年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走具有湖北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路子。

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先导,探索一条全域规划的路子。推动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做到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按照城镇群发展格局,多中心布局结构,进行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农村社区(中心村)五个层级的规划,形成有机的体系。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探索一条多元化增收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需要不断开辟增收渠道,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收;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增收;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提高组织化水平增收;及时兑现惠农补贴,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增收。

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关键,探索一条产业联动发展的路子。城乡协调的基础是产业联动,城乡一体的核心是产业互动,城乡统筹的关键是产业带动。着眼于形成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推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探索一条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路子。把村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优先考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广辟建设资金来源,加快农村及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路网、电网、供排水网、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和供气等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城乡居民逐步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成果。

以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为重点,探索一条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子。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于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应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面,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卫生和大病救助制度,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完善城镇社保制度,把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范围;建立健全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抓手,探索一条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路子。加快小城镇、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载体,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立足省情、县情和镇情,选择一批重点镇和特色镇,以特色产业、特色市场、特色服务业为依托,重点予以培育,提升其吸纳人口,整合、协调、衔接城乡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提升其承接、承载和辐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公共产品的能力。

以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和收益权为重点,探索一条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子。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着眼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允许其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改革土地征、占用制度,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提高公益用地补偿标准,建立经营性土地市场引入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土地级差收入。

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探索一条深化户籍制度配套改革的路子。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到城镇安居乐业。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简化户口审批手续。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