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04-23 17:51:41  作者:SystemMaster

昨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意味着该区域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成为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平台,对于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对于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时7年破茧而出

成渝经济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年,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成渝经济区的概念。2007年4月,川渝两省市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2010年初,国务院着手研究制定具体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先后3次召开规划编制会,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初稿)》。本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终于破茧而出。

涵盖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

根据初步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四川15个市分别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和广安。重庆31个区县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等23个一小时经济圈区县,以及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垫江、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等8个区县。我市涉及的幅员面积为5.15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6%;涉及人口238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2.5%。

打造内陆开放示范区

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力争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在具体发展中,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作用不亚于三大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的获批,对于川渝发展,对于西部区域合作、产业互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成渝经济区能否能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问题,易小光表示,不能把成渝经济区简单地视作第四极。因为成渝经济区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对于“十二五”期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创造内需动力具有特殊意义。成渝经济区的作用,并不亚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增长极。

区域一体化,企业家是动力

“成渝经济区获批,有利于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认为,西部大开发前十年,有点“撒胡椒面”的味道,“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西部重点地区给予重点扶持。成渝经济区获批,有利于我市在产业、交通、能源等方面获得更多重点项目、资金支持。重庆应该以发展重化工为特点,打造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企业在产业链上相互渗透,进一步扩大成长的空间。

他同时提醒,成渝经济区要实现区域一体化,企业家应该形成真正的推动力。要在市场中形成共识,通过相互借势、吸引要素,实现互动互惠、协同发展。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