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开发区嘉北街道阳光小区的新居民詹昌红和妻子陈瑞闹得不可开交。“老公开出租养家确实辛苦,老婆带两个孩子也不容易,可是再困难也只是一时的,夫妻俩互相支持,扛一下,这个坎也就过去了。”在阳光社区新居民老娘舅王祖坤的耐心调解下,夫妻双方终于和好了。
今年4月,嘉北街道在阳光社区试点推行“以新调新”的调解模式,专门成立了以新居民王祖坤个人名字命名的“新居民老娘舅王祖坤工作室”。运行近两个月来,工作室当起了“中间人”,在化解新居民之间、新居民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
嘉北街道下辖9个社区,一半以上是拆迁小区和老小区,新居民占比都很高,人员组成也很复杂。“我们社区新居民和老居民人数各占一半,新居民大多都跟老乡亲,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都存在排斥心理,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萍为此颇为困扰。
不过,社区里一些像王祖坤这样的“热心肠”倒是给王萍帮了不少忙。记者了解到,王祖坤是多年前跟着儿子从湖北天门来嘉兴享清福的,对社区里的事一直很热心。有一年春节前,租住在阳光社区的几名外来女工被拖欠工资,王祖坤正巧听说后,陪着社区干部就去上门“理论”,最终女工顺利拿到了工资。
这之后,王祖坤在阳光社区新居民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义务巡逻、治安维护、人口普查、调解邻里纠纷……哪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随后,他还加入了社区调解员队伍。
王祖坤不仅热心、办事也公道,因此新居民们只要遇到纠纷、矛盾和难解的事情,都喜欢找他来评个理、想办法。今年3月,家住阳光东区30幢的新居民胡启华多次到社区投诉楼上住户噪声扰民。一天清晨,胡启华又因此与楼上住户大吵了起来,并引来周边不少新居民围观声援。王祖坤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一番调解劝导,双方的火气都降了下来。最终,楼上的王阿姨当场向胡启华赔礼道歉,邻里“大战”终于收场了。
“乡音解乡情,在调解工作中打‘老乡牌’真的很管用。以往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乡’出面调解往往事半功倍。”王萍告诉记者,在引进新居民调解员的6年里,他们成功调处了3件群体性涉新纠纷,避免了这些纠纷的升级和激化,有效弥补了原来社区调解工作室的“短板”。如今,居住在阳光社区的新居民都知道有纠纷找社区,即使调解不成也要走合法途径解决。
为更好地给新居民营造和谐、文明的“大家庭”氛围,今年4月,阳光社区又创新成立了开发区首家以新居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新居民老娘舅王祖坤工作室”。该工作室由王祖坤担任专职调解员,并配备了3名本地调解员协助开展工作。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天都有一名调解员负责接待来访或法律维权咨询群众,还积极邀请专职律师会同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人员进行会诊。
4月18日,工作室成功调处了阳光东区41幢顶棚渗水纠纷;4月21日,工作室又调处了阳光南区7幢赵菊萍出租房厨房水管破裂引起的纠纷……借助王祖坤的影响力和丰富的调解经验,工作室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应。
如今,嘉北街道新居民比较集中的常秀、昌盛等拆迁社区也开始对“以新调新”调解工作模式进行全面推广,积极物色新居民调解志愿者共同参与平安建设,促进社区新老居民的和睦共处。
编辑:麦穗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