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通信员 何丽)永平县龙门乡在开展“三清洁”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狠抓“八化”即硬化、亮化、绿化、净化、文化、产业化、技能化、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三清洁”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狠抓道路、庭院硬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展“三清洁”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共向上争取项目4个资金91万元,整合资金70万元,建设村间道路6条5公里,庭院硬化3户60平方米,挡墙3段41米,沟渠2条17米,垃圾池4个22立方米。通过硬化建设,群众的家居环境、出行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
二是狠抓亮化工程,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以“点亮永平”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投入68.79万元,安装路灯425盏,其中太阳能路灯90盏,LED灯杆式路灯95盏,LED挂壁式路灯240盏。通过抓实亮化工程,乡村的夜晚亮起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是狠抓绿化工程,切实改变农村的自然环境。由县林业局、县森林公安局、县森警中队三家单位牵头,充分发动群众,在320国道石家村燕子河至外羊街路段的行道树及绿化带种植云南樱花218株,三角梅200株,万年青35株,小叶女贞60棚。同时,乡清洁办组织人员对320国道劲松砖厂至燕子河路口、外羊街路口至官庄自然村的行道树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种植,共种植香樟500株,云南樱花445株,泡核桃330株。
四是狠抓净化环境,努力创建“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据统计,截止目前,共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30余次,共计清扫道路125公里,清理沟渠15公里,处理杂草、修剪树枝20公里、清运垃圾20吨,清洁水源点4个。充分发动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三清洁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为创建“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做出积极努力。
五是狠抓文化建设,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投入60多万元,建成了石家村外羊街、龙门村大麦地2个自然村活动场所(村民议事点),修缮村民小组议事点3个,组建群众业余文艺队10支600多人;在群众居住集中地及村组主干道共粉刷墙体3000平方米,绘制墙体彩图2850平方米。通过狠抓文化建设,营造了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良好氛围,解决了群众业余文化匮乏、业余时间无事可做的现状,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六是狠抓产业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策的思路,充分利用土壤、气候、水源、交通区位等优势,盘活现在的土地资源,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中草药、水果、大棚蔬菜种植以及黑山羊、肉牛、土鸡、白鹅养殖。通过各项产业的发展,让群众的生活得到更大改善。
七是狠抓技能化建设,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为切实提高乡村群众种养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使每户群众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经乡村两级多方争取,共争取到以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重点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茶叶种植相关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培训、以病虫害防治及防冻方面技术为重点的泡核桃培训,共计3000余人参与了培训。
八是狠抓制度化建设,规范“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围绕 “三清洁”、绿化树管护等内容制定了“房前屋后五包”、 “家庭五包”、“农户分段负责”、成立老年人监督队开展定期评比等多方面内容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并分别组织召开户长会议,建立完善了各村民小组清洁乡村村规民约。通过制度化建设,及时将清洁乡村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成为群众普遍遵守和执行的制度,切实规范了群众在清洁环境、爱护公物等方面的行为。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