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北京皮村:以文化创造促进社会团结

2013-12-13 11:42: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月

皮村是一个典型的城边村,本地人口大约1400人,外地人口大约有1万多到2万人。随着北京城市的建设,周围村庄的拆迁,皮村的聚居人口日益增多,为了获得拆迁补偿而盖起的出租房和商铺也日益增多。根据北京工友之家社区工会在2011年上半年的初步统计,皮村大概有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205家。

皮村是一个分裂的、不完整的过渡性社区,处处可以看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分裂,乡村和城市的分裂;同时,在混乱之中,又可以看到在这个社区中有很多可能性。比如,北京工友之家在皮村建立了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工友下班之后可以在活动中心看书、学习、跳舞,有一个聚会的地方。

北京工友之家是一家为打工者服务的草根公益机构,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打工者聚居区的社区工作。目前他们在皮村开办了低价出售二手物品的互惠店;从2005年开始开办同心实验学校,为打工子女入学提供方便;建立免费借阅的图书室;开展法律、电脑等培训,建立各种文艺小组,编辑皮村报,等等。他们成立的新工人艺术团也经常在皮村演出。

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孙恒认为,现在大家已经在探索和实践理想社区的可能性,虽然这些努力局限在局部空间中,改变外部环境的难度仍然比较大,但是已经有了一些感觉。他回忆说:“那天,在我们办的五一劳动节社区晚会上,剧场里的孩子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就很高。比如有位老耿,40多岁了,是皮村家具厂的工人,家是河北的,离婚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拼命赚钱,供他女儿上大学。他在工厂打工非常不开心,也没有人可以交往,非常郁闷。有一天他下了班,路过我们社区活动中心,看到很多外地人在那儿跳舞,就很好奇,刚开始在旁边看,最后跟着慢慢跳,后来每天晚上跳到最后,现在还参加了我们的演出。自从他参加舞蹈队以后,变得积极乐观了,因为他通过这个活动建立了社会关系,认识了很多工友。现在不仅自己跳舞,还跟着视频学舞蹈,自己学完之后带着别的工友跳。”

孙恒认为,社区活动、社区组织、社区平台应该为人服务,帮助人积极健康的成长,让人成为人,让人从各种消极精神状况中走出来,从孤独的个体中走出来,重新建立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区文化是一个核心,是新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新的氛围,甚至是一种新的价值认同。一次,当孙恒他们唱完《天下打工是一家》时,一些工友特别开心,说这是我们自己的歌,听到这些歌特别的开心和激动。因为歌曲背后传递的是一群人共同的情感和体会,这种共同的情感体会慢慢地会形成共同的认识。在孙恒看来,这些认识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需要创造某些条件,比如,类似于新工人剧场演出的文化现场,需要歌曲、戏剧等传播形式。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