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杭州拱墅区半山街道:让文化发展滋润群众幸福生活

2013-10-18 14:35:52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曲玲玲

城乡统筹网讯:要是在十年前,拱墅区半山街道还是处于一个静悄悄的角落,辖区内一座人杰地灵的仙山,却处于被人遗忘的境地。
十年后的今天,山,还是那座山,山麓里还是深藏着一个天然的氧吧,不过,在拱墅区半山街道的努力下,这座山的名气却越来越大,靠的是什么,文化的洗礼。
尘封已久的立夏习俗恢复了,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市民,再吃起由半山上的野树叶做成的乌米饭,体会到的是一种文化的味道,一种对老底子的追忆;
渐渐没落的半山泥猫,经过小孩子和漫画家手中富有创意的笔,一个个栩栩如生、略显调皮的卡通形象出现了,变得更加可爱,也更有生命力;
年年举办的半山金秋文体节,引得很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感受半山诗情画意的美;
在半山,甚至连失落多年的皋亭心越浙派古琴艺术,也经过当代艺术家的奔波,雅集半山成为现实,这一天籁之音重现天日。
这座半山,正在开启连绵不绝的文化意境。这座半山,正在成为半山街道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这座半山,也成为半山街道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 非遗文化展魅力
传承立夏习俗 漫画半山泥猫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半山地区依山傍水,蜿蜒曲折的上塘河自东向南流去,这里曾产生了半山立夏习俗、半山观桃习俗、半山泥猫制作技艺以及半山灶头画技艺等一大批非遗文化,人文底蕴深厚。

——举办半山立夏节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预示着夏天的来临,是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的这一天,在半山上,都会有一场吃乌米饭的群众性聚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半山立夏习俗。从2007年至今,半山立夏节活动已渐渐发展成为杭城内外知名的民俗节庆活动。
在这一天里,半山地区的居民和外地游客,可以在半山娘娘庙前小广场上,吃到乌米饭、槐豆,还能称体重。
乌米饭即黑糯米饭,或者叫做青精饭。传说立夏日吃乌糯米饭,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
在半山立夏节这天,有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半山立夏“称人”,就是用大秤杆给小孩称体重,看看比去年重了多少。据说在这一天称了体重会带来福气,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
目前,半山立夏习俗已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恢复旧时半山观桃盛景
“皋亭山下旧桃源,刘阮忘归我也然。循辇有香春草细,翩翩清兴若登仙。”出自宋高宗 《桃花吟》的这首诗描绘了昔日半山脚下桃花盛开景象,今天半山街道桃源新区由此得名。
半山栽种桃树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考古发掘中,曾经在此发现了桃核的种子,证明居住在半山的杭州先民很早就开始种植桃树。从文献记载来看,半山观桃始于南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就消失了。
过去,杭州城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轮渡,每年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都会聚集在断河头(今新宫桥东面的埠头),坐船从东河出水城门(今杭州电视台东侧)行上塘河。有的人在艮山门下船上岸,一路走到皋亭山,据说当时沿路两侧都开满了桃花。
如今,后人在半山娘娘庙附近种植下了500棵桃树。三年过去了,这些桃树长势很好。
半山地区环境整治推进后,工业企业陆续搬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拱墅区政府、半山街道也非常重视恢复半山观桃这一民俗,计划分批栽种桃树。观桃胜地——皋亭山有望重现旧时胜景,成为杭州最佳观桃地之一。半山观桃已被列入拱墅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漫画半山泥猫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南宋四大诗人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中曾这样描述昔日农耕时代的养蚕生活,可是即便这看似普通的养蚕,也蕴含着极有智慧的方式,半山泥猫的诞生就是蚕农们养蚕生活中的智慧表达。 蚕的天敌之一就是老鼠,为了蚕宝宝的健康成长,半山的先民们就自制了双面泥猫,从正、反面看都是宛如猫的样子,从而起到吓跑老鼠的作用。
半山泥猫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取泥、和泥、入模、出模,然后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上清漆等十多道工序。制作泥猫却需要泥、模具、画笔、颜料、清漆等几样必不可少的工具。古时候,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的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讲究,泥猫造型如活猫再现。
半山先民们在耕作的间隙,辅以植桑、养蚕、纺丝等增加收入,同时,部分桑农在农闲时节制作泥猫出售。半山泥猫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每逢“桑秧会”“蚕花节”,杭嘉湖地区的桑农蚕农就会购买泥猫放置在蚕室,求平安如意。半山泥猫已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随着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名气越来越响,这只曾经流传半山已久的“神猫”今年也迎来新生。
今年4月起,半山街道联合杭州日报开展了“漫画半山泥猫”大赛,围绕主办方提供的半山泥猫实物图片,为半山泥猫设计一个卡通版形象。在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征集活动中,一大批动漫爱好者通过网络投稿,描绘了心中的半山泥猫形象。之后,杭州日报又在省内高校动画设计类学生中展开定向投稿。经过专家们的投票,最终评审活动近日已揭晓。
最终评审出的卡通泥猫形象,经过活化后,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并已在杭州市文博会中展出。

——恢复半山灶画艺术
自南宋迁都杭州以来,江南逐渐富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加以表达。灶画艺术便是民间艺术的代表。
所谓灶画就是画在灶头上的图画,灶头画起源于清代前后,曾经在半山地区广泛分布,由打灶师傅中擅画者用墨汁画成。灶台画的风格朴实、粗拙,较似农民画、年画,内容则根据绘制部位不同,表达出各种吉祥的内涵。
作为民间艺术的灶画,不但有着几百年的传承历史,而且形态各异、多姿多彩,不仅丰富了江南水乡的民间文化,更是代表着农民对于生活的朴素理解,表达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灶画现已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关键词 群众文化进万家
办好文体节日 扶持一社一品
“半山龙山加虎山、湖光山色胜仙境,蜿蜒崎岖石板路、傍水而筑游步道;森林公园是我家、山野秀丽似画卷,郁郁葱葱苦槠林、奇花异草争芳艳,‘千林流素’‘慕云阁’、‘临风挹翠’‘仙人谷’,娘娘庙前吃乌饭、莲湘棒舞祈丰收……”
在去年的半山金秋文体节上,一曲《半山赞》说出了半山人心里的美。每年金秋,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山门前,金秋文体节会热闹开演。对于,半山街道的居民来说,这是他们自己的节日,没有明星和大腕,只有文体爱好者的自娱自乐。" "发现半山摄影比赛“、”最美半山诗歌会“、”民歌嘹亮半山地区草根歌手大PK“、”半山地区书画展“、”半山地区登山比赛“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雅俗共赏,让半山地区的居民乐个够。
金秋十月,今年的半山金秋文体节同样热闹开场,除了征集半山老照片的摄影比赛外,还有乒乓球、羽毛球、登山比赛等体育活动,同样,文体节还有一场开幕式演出,节目由各个社区选送,社区的草根明星来展演。
除了半山金秋文体节这一文化活动品牌外,半山街道还着力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每个社区均配备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室实现全覆盖,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如,田园社区的田园大舞台已成为集文艺演出、培训教育活动等于一身的文化大舞台。
在半山街道,社团建设也是成绩斐然。因地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各社区中均有登山队、健身队等文体团队,特别是登山队在区级以上比赛中屡次获奖。涌现出如杭钢北苑社区皋亭之声艺术团、杭钢南苑社区莲湘棒艺术队、田园社区合唱团、杭玻阔板桥社区夕阳红艺术团等一批特色文体团队。目前每个社区都至少有5支以上群众文艺团体,每个团体人数在15人以上。“一社一品”的文化品牌正在半山街道形成。
在半山,除金星社区因拆迁因素外,街道及下属8个社区均加入杭州市“一证通”系统。街道及社区藏书量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街道共约有藏书6万余册,2012年仅杭钢北苑社区系统还书量就达28709册,在全区所有社区中位列第一。图书室、活动室均实行错时、免费对外开放。

关键词 生态文化共分享
徜徉秀美山川 追寻历史记忆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背倚着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有着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优势。
不久前,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还被国家林业局等单位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成为杭州首个双国字号森林公园。
说起半山,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从4亿多年前的海洋到现今的山脉,历经沧海桑田,其中泥质粉砂岩距今4.4亿年前,为志留纪岩石,是杭州最古老的岩石。半山,是杭州先民最早的集聚、生息繁衍之地,地域历史文化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如今,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博文苑的半山陈列馆上,还能看到相关的岩石标本。每逢节假日,半山地区的居民经常会带着孩子们前来参观,进行科普知识教育。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也很优美,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质风貌成为杭州主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空气负氧离子平均4000/立方厘米,是城区的150倍,公园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如今,家门口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越来越赢得半山街道老百姓的青睐,一个个自发组建的健身队、健走队活跃在山涧。
千百年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留下了秦始皇、钱镠、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帝王将相的遗踪,记叙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爱国抗元故事,记载了白居易、苏东坡、萨都剌、刘伯温、郁达夫等历代文人雅士的题咏、赋文和以此为背景的神话传说近200首(篇),为杭州诸山之最,这些人文景点也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

1、依锦桥
依锦桥,为台阶石拱形桥。长34.8米,宽6.6米,高7.6米。横跨上塘河。是昔日为杭州、笕桥、彭埠等地到半山的必经通道。
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327-649),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又称为半山桥。是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

2、战国水晶杯
战国文物,199010月杭州市半山街道石塘村出土 ,现藏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造型简洁,为起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

3、崇光寺
崇光寺又名光孝寺,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即公元1148年)。为显仁太皇后韦氏(宋高宗母亲)的功德院,高宗皇帝赐“崇先显孝禅寺”为额。寺前有万工池,据说高宗皇帝常在池内洗手,故而得名“浴龙池”。至今,当地市民仍赞不绝口称道:“半山前有崇光寺,后有显宁寺,从前也只有这两所寺院的和尚才有资格托钵出行化缘。”

4、显宁寺
显宁寺,开创于五代,位于拱墅区半山街道刘文村境内海拔数十米的山坡上,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约1930年),是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内有三间房占地面积204平方米。殿前有一长16.35米,宽1.25米青石板小道,道两旁植有柏树。其余方丈室、珍珠泉等建筑遗迹等皆已被毁。20045月被杭州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5、半山娘娘庙
据传南宋建炎年间,倪姓半山娘娘捐躯守节,忠魂复国,撒沙助阵,被广为传诵,当地村民争相出资助力,在皋亭山南半山腰的半山娘娘墓前,立庙祭祀,南宋高宗皇帝首崇祀典,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八百多年来,半山娘娘庙屡建屡毁。1990年,半山村倪氏后裔,在原庙址前重建半山娘娘庙,近年来,每逢农历五月初一(半山娘娘诞辰之日),江、浙、沪等地前来进香者已达万余人次。

编辑:何西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