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北京东辛屯村:幸福生活“擀”出来

2013-09-23 11:47:09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李锐文

城乡统筹网讯:去年,记者曾探访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的民俗旅游,东辛屯村的老娘们手擀面,五彩斑斓,根根劲道,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隔一年,那里又会有哪些改变呢?带着好奇,记者再次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手擀面村——东辛屯。呵,还真是惊喜连连!

一碗面带火一个村

走进东辛屯村的主干道,路面比去年更宽敞、整洁。中午到了饭点儿,挂着红色联络站招牌的农家院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刚刚结束野三坡游玩的张先生一行特意来到这儿吃碗手擀面。用胡萝卜汁、菠菜汁做成的五彩面条着实诱人。张先生口中的手擀面就是东辛屯村家家会做、人人都吃、世代相传的老娘们手擀面。

从前,东辛屯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原村,没有依山傍水的景致,也没有特色种植的果蔬,只能艳羡其他村子靠采摘、乡村游等纷纷走上致富路。2011年,在以年富力强的杨光书记为首的村党委、村委会倡议下,东辛屯村走上了发展民俗旅游、打造老娘们手擀面的品牌化道路。从此,东辛屯逐渐被市民熟悉,老娘们手擀面更是香飘百里,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走进民俗户李大婶家,除了原来3个可以坐10人的整桌,过道里还摆了几张小桌。正在准备食材的老板徐秀霞说:小桌是后来加的,因为一到周末,许多人都要站着吃,没个地方坐可不行。现在,前来光顾的散客逐渐增加,回头客也多了。说到效益,徐秀霞乐了:比以前在外打工强多了,一年的纯利润大概在10万元以上,而且就在家里干活,我觉得挺惬意。

村支书杨光告诉记者,搞起民俗旅游后,村里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8000元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近3万元,民俗户由去年的6家增加到了今年的16家。

一碗面带火了东辛屯的民俗游,一根擀面杖擀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而东辛屯村也被大家亲切地叫做手擀面村

金点子打造特色乡村游

不靠山不临水,做出品牌唯有借助创意。对于东辛屯村的未来发展,村支书杨光有着自己的见解。事实上,东辛屯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村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村,靠的就是一个个金点子

手擀面的火爆源于一场东辛屯村委会组织的老娘们手擀面大赛,而大赛的灵感则来源于村委会食堂的手擀面得到了人们的好评。2011年东辛屯举办了首届手擀面大赛,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加上的确给力的手擀面,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2012年举办完第二届手擀面大赛后,村委会便动员手艺最好的老娘开办特色农家餐厅,经营风味手擀面。从此,东辛屯老娘们手擀面逐渐传开。

随后,整个村子为了打响手擀面的特色名号而进行了新布置。村口手擀面大旗格外醒目,主街两侧全是写着手擀面的小红旗,连村里的文化墙,也做成了手擀面的起源、做法等内容。各家民俗户则一家主打一个风格,红色革命特色、宫灯特色、绿色植物特色……面是一样的面,各家风格却是花样百出。

就连同为红色主题、相毗邻的哥俩民俗户,也是各具特色。因为父亲和妻子都是党员,弟弟张海涛首先开设了红色驿站,装修围绕红军的相关历史,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还搜集了十几件老物什,放在门口的展厅里。第二年,看到弟弟生意红火,原在大兴种子公司上班的哥哥张海龙开起了红色联络站,延续了红色主题,但由明转暗,以革命时期的地下党组织为主题,和弟弟的相呼应。

今年,五一期间,在杨光的策划下,东辛屯竟拍卖起了最美乡村生活,让这个著名的手擀面村以极具创意的形式又火了一把。村里将从农民手里流转过来的土地,以(约60平方米)为单位,将其一年的使用权进行拍卖,市民只需要花费几百元钱,就可以在东辛屯村拥有微型的家庭农场,得到村委会颁发的地主证。本次拍卖活动吸引了众多演艺明星的参与,最低以800元起拍,最高以2500元成交。此外,地主们还可租住在村里,根据每个房间条件不同,价格在每月150~500元不等。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做一回当世陶渊明。

统筹发展以村为单位

第一拨儿民俗户火了,其他还在观望的农民坐不住了,都纷纷找到村里,要求加入民俗户行列,但繁荣的背后也遇到了问题。如何保证菜品质量?怎样避免同质化竞争?以杨光为首的村两委认为:必须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引入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质量方面,村里想到了链式发展的模式。大学生村官李彪告诉记者,每个民俗户必须有自己的看家菜,而不足以开店的,只要有手艺、有绝活,通过考核就能为全村民俗户配送特色食品,成为全村民俗户的统一供应商。村民李文金家的酱牛肉出了名的香,他家就成了全村的酱牛肉供应商,如今,他每天都会酱出十多斤的肉,送到各户去卖。原来在村里开商店的张猛家,则按照严格卫生质量标准变成全村民俗户的后勤配送中心,专门为民俗户供应蔬菜、餐具等商品,送货上门。这样,各家各户的长处被整合,避免了无序竞争,又保证了各家餐桌上的特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的支持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村里为了增强民俗户的能力,聘请专家进行面授与民俗户交流,组织代表外出进行考察和学习,改变村民的经营理念,摒弃传统的小农思想。另外,村里找来大兴职业学校的老师量身订做民俗游教程,定期教授烹饪、服务、保洁课程,现在有73个村民都获得了中级中式烹饪师技能证书。

与此同时,全面放开民俗旅游接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村两委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民俗户的主题方案、菜品菜单、装修装饰等环节都要上报村委会批准,整个经营过程要接受村委会的监管,完全遵循市场规则,进行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竞争。

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我们村参加了北京市最美乡村评选,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发展的契机。杨光指着一个整体效果图,向记者展示着未来东辛屯的蓝图。

杨光介绍,与民俗街相邻,村里将建设红木一条街,多种品牌红木家具厂家集体进驻,可供游客参观、定制、购买。红木加工厂和民俗户联合,一个提供产品,一个提供场地,如果销售出去的话,按比例分成,实现双赢。

村头建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会所,拥有可摆30桌席面的大厅,可以举办民俗婚礼。相比城区的酒店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1000多元的席面就相当好了。场租、人工、材料都便宜,而且大多蔬菜都是村里自己的蔬菜基地供应,现采现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菜品的新鲜度。村尾则有一个文化休闲广场在建,将来是进行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村南和村西170亩的菜地进行科学规划,雇用专人进行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配合功夫面发展礼品经济,以便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在村北兴建养殖场,一方面解决村里“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探索自产自销、直供农家乐餐桌的模式,将单一的经营方式转变为立体经营。

杨光说:概括地讲,东辛屯以采摘、垂钓、特色养殖等特色民俗旅游项目为发展方向,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大力挖掘民俗婚礼、百家宴等民俗文化,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村。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