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江津李市镇:建最美中心小城

2013-08-09 11:52:44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王萃 王静

城乡统筹网讯: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江津区规划的中心小城市之一,近年来,李市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重点突破做精新城、统筹兼顾提质旧城、以点带面扮靓新村,构建起以城带乡、工农商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

以打造宜居宜业的最美中心小城市为目标,李市镇提出将继续做强、做优主城区、做特、做精新村点、做好、做靓风景线,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点线相连、星罗棋布、互动并进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1

两大产业 支撑新型城镇化

李市镇新行政办公中心旁,一个在江津区乃至全市都具有示范意义的镇级商业中心项目——顺祥·壹街商业广场即将启动建设。

作为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这一集城市中心广场、行政中心、商业步行街、综合商业、高档住宅小区为一体的21万平方米城镇综合体,不仅将实现该镇城镇面貌的提档,更可引导渝、川、黔结合部的农副产品向李市集聚,成为李市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其实就是实现产业、居住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推进的核心必须依靠产业支撑。李市镇党委书记郑军燕表示。地处江津腹地,位于渝东、渝滇、渝黔3条省道主骨架公路交汇点,李市在江津区的发展战略中,被确定为承接主城、辐射南部的商贸中心镇。

按照这一定位,李市将做活商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心,着力引进重点商业企业入驻,带动商贸发展。目前,该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197,非公有制企业达319,全镇商贸活跃、市场繁荣,2012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400万元。

除了商贸发展,现代农业的竞争优势在李市同样明显。该镇目前已建成西南最大豪猪养殖场,江津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标准化蛋鸡示范养殖基地,以及该区唯一一个四大家鱼生态渔场,再加上孔雀、香猪、山鸡等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特色养殖在李市已初具规模。

同时,该镇大力发展高山富硒生态种养业,全镇优质柑橘、花椒种植面积超万亩,猫山富硒茶叶3000亩。依托富硒种养业基础兴建的李市富硒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目前也在有序推进中。

抓住当前全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依托镇域资源优势,李市将重点发展特色富硒产业,着力打造休闲生态特色农业镇郑军燕说。

2

多措并举 建设现代化城镇

李市是江津区确定的4个中心小城市之一,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体现中心地位?该镇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新城扩展、旧城改造,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提高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

清晨,李市镇葡萄丘街居民赵平和往常一样,早早便打开了羊肉米线店的大门。现在环境好了,过上过下的人多,特别是早上,忙都忙不过来。适逢赶场天,赵平招呼着络绎不绝的客人,累并快乐着。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葡萄丘街道还是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脏乱差典型。为环境所累,整条街冷冷清清,更别提做餐饮生意。镇里高规格启动的旧城提质工程,让这里蝶变重生,也让赵平抓住了商机。

短短几年间,该镇多方投资近亿元,启动了五大类近10项城建工程:李市、大桥两个场镇1100米内街实现了白改黑”;建成景观大道1400米、森林通道12万平方米,城镇道路绿化率达100%;同时,新农贸市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乡清洁工程得到有效实施……

如今,以李市镇政府所在地为轴心的方圆2平方公里的旧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镇形象明显提升,已成为2万余名居民宜居宜业的核心区。年内,该镇还将结合笋溪河李市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河坝街旧城改造,力争将其升级为古典雅致、风貌统一的特色场镇。

一方面是旧城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李市则全力主攻新区拓展开发,以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经过多年连片发展,该镇已完成李市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迁建和三校一园扩建,6.5公里城区一横、二圈、三竖的城镇路网体系逐渐完善……截至目前,新区房屋竣工面积超2万平方米,中小学、医院、重庆市镇泰职业学校等教育、卫生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城市发展既要精雕细琢,又要着眼长远,不留遗憾。李市镇镇长江洪贵表示,按照山水绿城融合、城镇特色凸显、城镇功能完善的要求,李市将进一步完善4.5平方公里规划的修编,打造城市名片,经营城镇品牌,努力建设安逸舒适、文明祥和、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3

以点带面 扮靓农民新居点

做饭用电饭锅、炒菜用天然气、洗澡有热水器……忙活一天,晚上还可以跳跳坝坝舞,安逸得很!”傍晚,天气转凉,56岁的刘春丽在李市镇乡村·锦苑广场一边欢快舞蹈,一边细数着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乡村锦苑,共有村民1222户。这里不仅有洋房一样的农民新居,农民书屋、幼儿园、医疗点、超市等配套也堪比城市小区。

城乡统筹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这一支撑点,实现城乡一体发展?近年来,李市镇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思路,着力实施农民新居点建设,打造出以乡村锦苑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典型。

如今,从双河巴渝新居到李家山巴渝新居,从大桥新村点到乡村·锦苑”,李市镇15个农民新居点,处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新居点不仅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将垃圾通过集中收运、集中填埋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农民新居点还实现了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通信通畅六通和有1个小广场(村民活动和健身场地)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六有

要让农民从要我住变成我要住’,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以城市的生活品质来引导,以城市的公共服务来保障。江洪贵透露,按照一心、三线、九点的城镇体系布局,李市还将重点打造出双河、大桥等9个新村点,力争到2016年完成30万平方米的新居点建设,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新村形象。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