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青木镇黄桷村:一处沉寂的桃花源

2013-08-02 11:41:2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陈四四

城乡统筹网讯:从巴中市恩阳区青木镇驱车,沿着两旁种满了玉米等农作物的山路顺势而上,20分钟便到达黄桷村。村口,矗立着一棵黄桷古树,已经历经千年沧桑。那褪色的木质结构房屋、神态安详的村民,让这个村子有种桃花源般的意味。
黄桷村位于恩阳区与苍溪、阆中的中间位置,古时为出川必经之路,商贾云集、文化繁荣,至今仍保存有多处富有传统民俗痕迹的古建筑遗迹。2012年底,它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川北民俗的缩影
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如今村子里显得有点冷清。其实,在1000多年前,这里非常热闹与繁荣。据考证,黄桷村兴盛于公元1175年南宋时期,是巴中市区通往苍溪、广元、阆中、南充的必经之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干线公路从黄桷村周边经过,它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由牌坊乡降级为村,纳入青木镇。
不过,昔日的荣光依旧在这里刻下了印记,古驿道遗址、贞节牌坊、关帝庙、李氏祠堂……这一处处古道、建筑,犹如一个个早期社会架构和民间风俗的窗口,将这里浓缩为天然的人文历史展览馆。
今年73岁的成家贵老人,是黄桷村的活档案,很多历史典故都是经他口授,然后记录保存下来。村口这棵黄桷树也是有来历的。他说,相传这棵树是当地有名的孝子李通光所植。李通光本姓田,因父母早亡四处流浪。当他顺着驿道流浪到此地时,已经奄奄一息,被下地种庄稼的李老汉发现,把他背回家。在老汉夫妇的悉心照料下,田小伙恢复如初。得知他的身世后,李老汉将他收为儿子,取名李通光。后来,李通光为了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就在驿道旁植下一棵黄桷树。天有灵犀,黄桷树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光秃秃的山梁从此有了遮阴处,驿道过往的行人、客商在此休憩纳凉。之后,当地人以此树为名把该地命名为黄桷丫,围绕黄桷树修建各式各样的民房,形成集市。
村里的戏楼,修建于1892年,是当地著名学士谢之韩主持修建。戏楼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10根直径为1米左右的圆形马桑树为柱撑建而成。前台为舞台,台面由实木板铺砌而成,前沿雕刻有十二生肖木形花纹,左右两侧雕有花纹栏杆。后台为宽衣间、化妆间和道具间。前后台之间、左右两侧全是一道道木墙,整个戏楼未使用过任何铁器和金属。
凸显出旧物件的价值
成家贵也是村子最后一批川戏传承人。在他的记忆里,以前但凡有婚丧嫁娶、过年过节以及赶集、乔迁,都少不了他们搭个戏台唱两出戏给大家热闹一下。那时没有专业演员,都是农把式兼任的,也没有演出费,但是算工分。不过最大的收获,还是那种愉悦了群众的价值感和满足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基本没人再听戏了,只剩几个老票友偶尔自娱自乐。
不过,所幸的是,黄桷村独特的风貌和价值,并没有随着时代变迁而消失。青木镇副镇长廖泓宇告诉记者,省上很多专家到此考察后说,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不像其他地方树是移栽的,家具是仿制的,建筑是故意做旧的。这里的条凳、古树、碑刻都是货真价实的,虽然破损、残缺,但这是另一种真实。
在青木镇的设想里,就是要把这种有真实感的东西保护好,并凸显出旧物件的价值。目前,青木镇政府已将黄桷村纳入农业生态旅游环线中的一个重点打造的景区。通过新村建设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以及农家乐、小客栈等娱乐休闲场所,逐步把废弃的古代建筑、雕刻等遗存保护起来;按照以往商铺的发展局面,将黄桷村按原貌恢复为一个天然、生态、开放性的历史展览馆。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