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走出家门,不相信自己是市民。关上家门,方知自己非农民”。这句话如实描述了许多农转非“新市民”的尴尬境地。近日,记者在北部新区礼嘉街道了解到,异地“以农就业”为失地农民铺设了一条新的就业路。
今年47岁的郑延详,是原礼嘉镇龙嘴村6社农民。2009年,曾是种田能手的他农转非成为“新市民”。
“许多村民都准备去城里打工,可我除了种地啥都不会”。郑延详很困惑。
那一年,通过礼嘉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郑延详在铜梁县平滩镇太安村租了90亩地,种植蔬菜。
“今年,我扩大了木耳菜和黄瓜的种植面积,还联系了几家大型批发市场,估计年利润可以达到15万呢”。正在田里采摘黄瓜的郑延详乐呵呵地说。
目前,礼嘉街道共有126个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下,异地种植蔬菜。在铜梁县平滩镇蔬菜基地入驻的70户业主中,来自礼嘉的“农转非”人员就占了一半,每户年均纯收入近10万元。
“礼嘉农民的种菜技术非常好,异地‘以农就业’正好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失地不失业”。礼嘉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