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冷暖,党心所系,美丽株洲,携手共建。
城乡统筹网讯:芦淞区龙泉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活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格局,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相结合,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织保障 服务形式有新意
志愿者协会完善居民自治,900多本“爱心存折”储存爱心故事
龙泉街道,地处老城区,老国企居民区、城中村、“村改居”社区密集交织,既有单位职工、老住户,也有大量流动租户,群众需求多,矛盾也多,社情相对复杂。
龙泉街道从楼栋这个城市“小社会”入手,以5到10名左右党员为基数,成立楼栋党小组或楼栋联合党小组——挑选有责任心、有口碑、讲奉献、有能力的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党员或老干部担任楼栋党小组组长,社区党建的触角延伸到楼栋、到户、到人,努力实现组织、工作、凝聚力全覆盖。
志愿者(义工)爱心协会的成立,不仅让党员服务有了新的载体,更有效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
“‘志愿者协会’的会长由居民选举产生,协会既是民生民情的信息反馈平台,也是解决矛盾和困难的处理中心。”龙泉街道党工委书记言锐介绍说,社区主要发挥监督和服务功能,各类日常问题在居民自治中得到解决,又融洽了社区的和谐氛围。
龙泉社区的董喜珍婆婆今年86岁,膝下无儿无女,再加上体弱多病,生活难以自理。“我们经常同社区干部一起,为董婆婆送一些生活物资,陪她聊天,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被选为会长的老党员李耀德自己也是一位七旬老人,服务群众却是满腔热情。
目前,龙泉街道的6个社区均已成立“志愿者协会”,协会下设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物资配送、邻里互助4个服务队,让志愿者各尽所能。
志愿者们的服务都会记录在自己的一本“爱心存折”上,里面有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等,并经会长签字、社区盖章予以认可,爱心服务记录还可作为文明公民、道德模范和五星志愿者等荣誉评选的重要依据,目前街道已发放了900多个“爱心存折”。
活动提升 民生情怀暖人心
党员、志愿者服务热情高,奉献爱心收获快乐
党旗飘在楼栋,服务温暖人心。
各社区以“网格化管理”细化责任,党员们各尽所能,承担起困难群众服务员、社情民意信息员、义务治安巡逻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卫生管理监督员和未成年人辅导员等多种角色。
在迎接“国卫”复审期间,各社区将楼栋党员、志愿者组织起来,清理垃圾、清除城市“牛皮癣”、开展“五小”行业整治……“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和大家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整洁环境……”64岁的李根保是杨柳冲社区的老党员,不管是“创卫”,还是“创文”,颇具号召力的他总是冲锋在前,又当“宣传员”,又当“战斗员”。
龙泉街道在各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一键通”党员志愿中心,为生活不便的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免费发放手机,开通“
国奶奶身有残疾,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家住“和谐家园”的她提起党员和志愿者们的服务满心高兴:“我一有什么困难就找他们,都好热心地帮助我。”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我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充实和愉快。”今年51岁的刘建香也是“和谐家园”小区的住户,助学助残、扶老帮困,一直热心公益的她在服务活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欣慰和快乐。
龙泉街道将在辖区进一步推行“六进二创”工作法,要求在职党员进社区,八小时以外为居住地服务,做到绿色生态、邻里和睦、科普知识、居规民约、社保服务、安全管理“六进楼栋”,争创“党员示范家庭”和“党员示范楼栋”,每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
服务群众没有终点,基层党建民生为要,龙泉街道正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社会管理,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温暖常驻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