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江苏时堡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周奋试验”

2013-06-21 14:55:12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沈建华 袁开建 顾日升

城乡统筹网讯:64上午,江苏省兴化市周奋乡时堡村的农田里,3台高速插秧机来回作业,所过之处,冒出一行行嫩绿的秧苗。这片大田共110亩,今天将全部插完。周奋乡农技站站长、宏迪育秧合作社副理事长王志勇说,这是一块树木砍伐后的让茬田,由村民赵根来承包,栽植的是迟熟晚粳水稻秧苗。

行是行、株是株的,一棵也不缺。沿着田埂检查的赵根来说,宏迪合作社与他签订了水稻机插服务协议,栽插时保证秧苗1620天苗龄、34片叶龄,亩栽足1.6万穴以上、苗数5万以上。育苗前他向合作社按亩100元预付秧盘订购费;机插结束经验收后,补足每亩170元的秧苗费及机插费。

今年,农户与育秧合作社签订的机插面积共1.63万亩,实现了全乡机插秧面积全覆盖。王志勇说。

周奋乡水稻机插秧推广实现全覆盖,是兴化市乃至泰州市首个水稻机插无盲区的乡。市农业局副局长李炳维说,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这一难点在经济薄弱的周奋乡率先攻克了。

农技员做示范承包田作试验

周奋乡机插秧始于2006年。当年春季,乡农技站购买了2台步进式(手扶)插秧机。插秧机开回来了,但却没有一个村愿意试验。乡农技站的8名农技员便将自家承包田作为试验田。由于插秧机漏秧严重,加之秧苗不太健壮,影响了机插水稻产量。当年秋季,机插水稻亩产量与水直播产量持平,均为1050斤左右。一些农户就认为机插秧又做秧池,又要耕田、耙田,没有水直播省事。

针对育秧过程中营养土缺少营养而造成秧苗弱小的问题,第二年,乡农技站采用河里的淤泥制作营养土。这一年,采用机插的水稻田单产突破了1100斤。而由于寒潮提前来袭,当地水直播稻单产才七八百斤,且籽粒不饱满。

如今,采用由市土肥站发明并获得专利的育秧基质,比营养土质量高多了,特别便于机械化播种和机插,育出的秧苗都是壮秧,机插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多、产量高。王志勇说。

选择试点村实现全覆盖

只有让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机插秧推广才能被大家自觉接受。王志勇说,他们首先选择外出务工较多的西寨村开展试点。

西寨村共1300亩水稻田,自2008年始,全部实行了机插。我家6亩水稻田这些年全是合作社机插,产量比水直播高,同时还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村民仲永爱说,水直播稻田需人工拔草,而且要反复拔。有一年,为拔田间杂草,她曾接连两个月多次请假,而她一个月务工收入有2500多元。

西寨村316户、650个劳力中,有400多个劳力在外从事建筑装潢业、90多名妇女在制衣厂打工。机插秧确确实实给我村农户带来了极大的利好,所以农技站前来试点时很受欢迎。西寨村支书居明升说,机插秧产量高,又不误工,全村每年因此可增加收入25万元。

今年4月下旬,斜沟村支书马成云受农户委托,特地约请合作社去村里签订机插服务合同。一天时间,130多户全部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累计机插大田面积720亩。王志勇说。

斜沟村村民大多从事水产养殖,是全乡最后一个未能实现机插秧全覆盖的村。去年,合作社对愿意机插的农户,采取耕、耙、插一条龙服务,并免收耕耙费用,同时承诺单产达不到1200斤的免收机插服务费。村民冯志宏家的30亩田一半搞水直播、一半作机插试验,结果,水直播平均单产1020斤,机插田块超过1300斤。收获时,心存疑虑的冯志宏终于相信机插秧了。

培植农机户机手收入高

机插秧的推广在于有一支娴熟的机插队伍。2007年,由周奋乡农技站牵头,成立了集育秧、机插为一体的宏迪育秧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50人,拥有高速插秧机39台、步进式插秧机6台、作业船2,日机插能力1800亩。

这些农机手大多都是先到合作社开插秧机打工,然后租赁插秧机,在赚了钱后再购买插秧机。王志勇说,一个秧场”15天,一台高速插秧机可挣2万元,如果跨区作业收入则更高。

我能有现在的事业,全靠合作社的帮助。合作社社员、农机户胡利宏说,6年前,他被合作社聘为机插手,边学技术,边赚钱,一年时间,他便成了一名老练的机插手。第三年他购买了一台步进式插秧机,今年3月,他自己花2.6万元,加上各级补助,又购买了一台价值8.9万元的高速插秧机。胡利宏说,两台插秧机,他自己开一台,另一台雇工,一个秧场的纯收入可达3万元。

王志勇说,为让社员多挣钱,合作社将在去年跨区作业4000亩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2000亩。目前,他们已与连云港农场达成了作业意向。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