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从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搬迁到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已经整整两年了。
村支书马国祥站在移民新村小广场健身器材旁向记者介绍说:“原来我们村叫清风岭,为了祈愿丰收致富,现在叫清丰村。”
“安得住,能致富。”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搬迁移民来说,是不是这样?“咱们走几家看看吧。”马国祥领着记者来到村民侯合兰家中。40多岁的侯合兰正在家中客厅织机上织地毯,见到我们到来,放下手中的活计聊了起来。她说村里200多户人家有60多户利用农闲时间织地毯,基本上不耽误农活,村里有专人提供材料和收购产品。说着从里屋拿出一卷完工的产品向我们展示:“这东西好卖,都卖到欧洲了。我一个人一年光这能挣8000多元。加上这儿地平坦,干活省力,比老家好多了!”侯合兰一边指着院子里的农机具,开心地笑着。
离开了侯合兰家,记者又来到村里超市旁的第11号门面“丹江雅石居”。丹江奇石石友、随迁过来的小学教师李国朝迎了上来:“这是鲤鱼跳龙门……马到功成……”,他一件一件地介绍着他的“作品”含义。被问到玩石赏石有没有收入时,李国朝笑着说:“寻石乐在苦中,赏石乐在雅中,交流(买卖)乐在其中。一年下来也能有点进项,主要是能给村里增添点儿文化气息。”
出了村里集体住宅区,就是一座投资1500万元的汇金食品加工厂。这里可就地吸收250人就业,村里不少原来外出打工的中青年回到家门口当上了“工人”。隔着封闭作业的车间玻璃,参观了食品生产流水线,在包装车间,包装组长、移民杨红云简单介绍了产成品。走出车间时,记者看到她笑得很甜美。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