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天津小马庄村:“无人菜摊”考诚信

2013-06-07 14:04:40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芦晓春

城乡统筹网讯:近日,记者在天津市北辰区听说了一件奇事:该区大张庄镇小马庄村里经常有一辆三轮车上摆放着捆好了的黄瓜、韭菜、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在售卖,但却不见卖菜的人,买菜的村民不用称也不用讲价,只需挑选好自己满意的菜后将钱放进菜摊边上的小纸盒即可。

这件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决定一探虚实。记者来到这个仅有316口人的村落时,村口大槐树下正停放着一辆摆满茴香和韭菜的老旧三轮车,72岁的刘大妈挑好一捆茴香顺手将1块钱放入菜摊边上的小纸箱后准备离开。

卖菜的人在哪?记者问道。

卖菜的还在他们家地里干活呢。刘大妈告诉记者,这个无人卖菜的三轮车在村里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了,刚开始村民还觉得挺奇怪,但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在村里人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吕家顺,今年60岁的他就是村民所说的那个不守菜摊的卖菜者。吕大叔是小马庄村唯一一户种大棚菜的菜农,2008年他因身体原因从一家企业辞职回到村里,将自家两亩荒置的自留地变成了果园和菜园。尽管只有半亩菜田,但却能让乡亲们及时吃上既便宜又绿色的新鲜时令菜。

问及当初为何摆摊卖菜却不守摊,吕大叔告诉记者他经常要到外村卖菜,就不可能在村里守着菜摊,他每天早晨只要在村里大喇叭里向村民告知当天要卖的菜和价钱,然后将捆成捆的蔬菜摆放在三轮车上,村民就会随意去买,等到中午再收摊取钱。4年多来从未发生过卖菜少钱的现象。

都是乡里乡亲的,我相信我们村的人。浇菜地的水也都是左邻右舍帮着一起弄的,也算是给乡亲们图个吃菜的方便。吕大叔憨厚地笑着说。

农村人都知道种点菜卖个钱不容易,又都是一个村的,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不实诚的。买菜的刘大妈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小马庄村的无人菜摊也有翻版。今年年初,上海市普陀区的几家菜市场就开设了无人售菜专柜,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人们最质疑的莫过于闹市中的无人菜摊会不会带来诚信问题。有报道称,广东省佛山市菜市场的无人菜摊就曾出现顾客寥寥而导致摊主亏损的事情,不少市民表示摊主不在不好买,怕别人以为蹭便宜。与此相反,佛山市谢边村的无人菜摊则已经经营了30多年。

无人菜摊在乡村为什么较容易可行?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他认为无人菜摊的出现与近些年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和对诚信的呼唤心理有关,而无人菜摊在乡村社会有其存在的土壤和条件。中国乡村是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讲诚信。熟人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监督力量,这是村落维持乡村秩序的重要条件。城镇属于陌生人的社会,由于不担心会有熟人的舆论压力,在一些小便宜面前就容易失去诚信的自制力。所以,无人菜摊在熟人社区的乡村比较容易实行,在陌生人为主的城镇环境不容易实行。朱启臻解释道。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