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新中镇:打造川内丘区最美新农村

2013-05-22 14:26:41  来源:德阳日报  作者:孔季虹 曾才刚

龙居村村民聚居点一角。

城乡统筹网讯:“在那碧绿的山脚下,在那清澈的小溪边,鱼儿池塘游,鸟儿穿林间,新村染山色,满树果灿灿……”这首新中镇的镇歌《新中我的家乡》唱出了全镇人民热爱家乡,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梦想的热情和愿望。旌阳区新中镇地处龙泉山脉北端深丘,距德阳市区12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个村103个村民小组493013163人,有耕地面积15825亩,森林覆盖率达61.8%,现已被确定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和省级生态镇。

如今,新中镇在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中,着力打造川内丘区最美新农村,幸福梦想在每个新中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新中镇的新农村建设始于“5·12”地震灾后重建,因当时的农户聚居建设扎实,基础设施快速跟进,50多个村民聚居点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先期发展。2010年旌阳区把新中镇的龙居村和茶店村确定为旌东新农村建设示范片,3年间共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建设项目62个,总投资2767.1万元,其中业主或农户自筹资金1057.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和产业集群的推进,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该镇还邀请成都英特来农业项目咨询策划公司为旌东示范片内的龙居村、茶店村制作了概念性规划。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该镇的新农村示范片农业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风貌明显改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纷呈。

农业产业化彰显效益

别墅式的聚居点,宽敞的道路,葱郁的树木,整洁的村容村貌……有着300多户村民的龙居村聚居点,红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犹如世外桃源。

居住条件改善了,产业发展也不能滞后。新中镇通过招商引资和引导当地有发展实力的业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全镇共有23个业主分别在龙居、茶店、尖山、桂花、白河5个村集中流转土地4245亩,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一家公司投入500余万元农业发展资金,在龙居村、尖山村流转土地800亩,栽种优质核桃2.6万株,现初挂果的约有9000株。

全镇农户在业主处务工人数达500余人,人均年劳务收入可达1.5万至2万元。该镇流转的土地有98%以上发展种植业,龙居村莲藕产业已达200亩,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前往赏荷、拍照的近郊旅客达数千人次。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彰显了农业产业化的良好效益。

乡村基础设施大变样

漫步在新中镇的广袤乡村,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一幢幢修建一新的民居庭院,一排排绿树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无不显示出新农村建设给这块土地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新中镇的基础设施能在短时间内大变样,源自于有一支脚踏实地的干部队伍和勤劳务实的新中人民。灾后农房重建结束后,大量的基础设施亟待修复和完善,该镇干部积极跑项目,农户热心筹资投劳,大兴道路、水利设施建设和公共区域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现全镇共修建通组入户水泥路128公里,病险水库整治2座,沟渠硬化120公里,村民聚居点公共区域和庭院绿化3.2万平方米,修建生活污水无害化集中处理管网5万米、处理池62口,生活垃圾收集池380口,安装乡村道路及庭院太阳能路灯160盏,修建公共文化、体育健身设施6处,特别是居委会的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建好后,每天早晚有近百村民在这里健身和体育锻炼。

幸福生活展开新画卷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让农民的钱带子鼓起来,让农村的环境靓起来,更要让农民的心里乐起来,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新中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近年来,新中镇想方设法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中镇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500余万元完善了新中学校九年制教学的所有设施设备;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农合参合率达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有8000余人,参保率达95%;每年全镇给农户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资金180余万元,农村五保、农村低保金120万元。

如今,走进新中镇农村,所到之处生机盎然,全镇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新农村建设的美丽新画卷。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