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湖新居里的非遗制作展示。
奇石“跳蚤市场”受到市民欢迎。
各色奇石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在鹤湖新居品小吃、听民乐是一大享受。
城乡统筹网讯:16日,第九届文博会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分会场开幕。连日来,龙园高朋满座、嘉宾络绎、游客如云,1.5万余方奇珍异石汇天下奇石大全,引得来宾、游客流连忘返;离龙园不远的鹤湖新居活动点,精彩的传统民乐表演、让人垂涎的客家美食以及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演示、实物展出,让游客直呼不虚此行。
龙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园是深圳唯一一家连续五届成功申办文博会分会场、以奇石为主题的精品展览区和交易基地,自2008年第五届文博会首次承办分会场活动以来,龙园致力于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奇石交易基地”,并一步一步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突破和提升。深圳最大的客家围屋鹤湖新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市内外游客前来感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必游景点之一。
“勒石留名”等创意让龙园文化韵味更浓
形式虽然简朴,但文化味一点也不少。一些有创意的环节颇具传统文化意味,如每名到场嘉宾在“签到”环节一改在纸册上签名的传统,改为“勒石留名”方式。“龙园分会场太有心了,勒石留名有历史流芳的美好寓意,刻石的那一瞬间,让人觉得和传统文化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也让人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名嘉宾说。
的确,石头浓缩了岁月,诉说着历史,积淀成为文化。徜徉在龙园分会场,一方方奇石虽然沉默不语,但其让人叹为观止的外形、奇幻焕彩的色泽以及巧夺天工的加工,似乎在向人表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馆中,一块名为“听风”的奇石吸人眼球。这块原材料为墨石的奇石,宛若一只梅花鹿仰天跃起,成为本次文博会期间龙园分会场的镇园之宝之一;一尊葡萄玛瑙等材质天然形成的大型展品“红红火火”,标价588万元,引来嘉宾、游客啧啧赞叹。在黄龙玉展厅,馆长曾荣文展示了他的“镇馆之宝”《十八罗汉》,这件作品涵盖了黄龙玉各种料,底座就超过
今年的龙园分会聚集了来自国内、国际的奇石宝贝,有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树化石,一圈圈年轮清晰可见;有天然形成的画面石,石体上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形象逼真,激人联想;还有饱经风霜的戈壁石,看似“千疮百孔”,表面却很光滑,令人赏心悦目……蓝宝石、黄龙玉、树化玉、长江石、孔雀石、玛瑙、矿物晶体、硅化木、大化石、彩石等观赏石精品齐聚龙园,“今年有近800家石商参展,包括韩国、马来西亚、非洲等国内外大藏家,带来了奇珍异石约1.5万余方(件),在国内罕见地实现了参展石品种"全家福"。”龙园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跳蚤市场”让奇石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奇石以往多是巨商大贾、社会名流的珍藏物,商品单价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奇石开始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今年龙园分会场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推出了奇石交易市场(俗称“跳蚤市场”),共计200个标准展位,一经推出,就被商户“秒光”了。
这些“跳蚤市场”就在龙园的空旷处搭起凉棚,桌面上摆满了各色琳琅满目的石头,以小型石头居多,不少石头只是略加装饰,如挂一根红头绳方便作为饰品。这些“跳蚤市场”所售卖的石头价格便宜,有些只要数十元就可以搞定。一名游客买了十多个精美的小石头,说要把这些石头作为小礼物送给朋友。
“跳蚤市场”的加入让今年龙园分会场展馆形成了高低搭配的模式。龙岗街道龙园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说:“今年分会场所设的奇石展馆主要包括近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园区面积共22.
文博会期间,龙岗龙园举办的活动包括观赏石鉴评大赛、龙岗观赏石协会换届选举大会暨“推动奇石交易”主题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赏石博览会、龙岗奇石馆开馆典礼、奇石竞拍会、大宗交易采购签约会、深圳市龙岗观赏石协会换届选举大会、模特“秀”奇石精品和“美石美食”大赛、小品石组合创意大赛等。
鹤湖新居民乐美食吸引众多游客
16日,与龙园分会场同时开幕的还有深圳最大的客家围屋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文博会活动点。
一进入鹤湖新居大门,就发现偌大的鹤湖新居装扮一新。在鹤湖新居下天街,深圳客家乐团以一曲欢快热烈的《喜洋洋》欢迎游客与嘉宾,稍后表演了融合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岭南文化的客家汉乐、客家山歌。一曲优美的客家山歌《长潭水》唱得古韵悠长,依稀让人领略到客家文化中所保存的中原故韵和昔日汉家淳朴情怀。
美食自然必不可少。下天街两边的数十张八仙桌一字摆开,茶果、糖砖、艾叶做的糕点……这些客家传统美食让品尝者赞叹不已,不少游客吃完后忙着追问这些食品在哪儿可以买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华麒麟制作传承人黄素明、黄鹤林获邀在鹤湖新居现场演示麒麟制作的5大工序,从用竹条制作麒麟头骨架,到为麒麟糊纸、上色、喷油,让市民全面了解麒麟制作全过程。“光糊纸环节,就需要糊上9至12层。”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孙骞说。
蚝壳门窗展览是今年鹤湖新居活动点很有特色的一项活动。蚝壳门窗是用磨薄的蚝壳装在门窗上,以此达到采光效果。蚝壳门窗到民国时期逐渐被玻璃门窗所取代,打磨工艺也已失传,目前极为少见。“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蚝壳门窗。”一名戴着眼镜的老年游客看到蚝壳门窗时非常激动。孙骞说,浙江的一名老渔民花了6年时间恢复了蚝壳的制作工艺,鹤湖新居目前保留4扇完整的蚝壳窗,还征集到5扇蚝壳屏风,可以让游客一睹蚝壳门窗那特有的七彩虹光,近距离欣赏片片不同的冰裂纹。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