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山丹乡周庄、车川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农宅鳞次栉比,一排排塑料棚此起彼伏,一件件玉器琳琅满目。村头巷尾,到处飘散着浓郁的瓜果菜香;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生产致富的欢快气氛;堂屋宅院,欢声笑语。平坦的水泥路、高标准的园区以及一个个整洁的庭院,处处展现出富裕和谐、人心思进的喜人景象。
“盘龙蔬菜”: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这几年,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村有了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配套设施齐全的家畜现代养殖小区等富民产业。村民也陆续住进了新农宅,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今非昔比的好日子,周庄村党总支书记周正林感慨万千。
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周庄村两委班子创新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蔬菜产业作为实现全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村里引进优良新品种,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和整村连片开发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和产量双向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的新格局。
同时,立足战略高度,把打造品牌、创造名牌作为推进蔬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积极带领农民闯市场、树品牌,切实增强农民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增效益的市场意识。通过广泛推广有机施肥、黄板诱杀等科学的耕作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蔬菜产业无公害、绿色化生产进程,叫响做大了“盘龙韭菜”和“周庄西瓜”等一大批名优特色品牌。
“点石成玉”:规模经营拓宽财路
”玉器是我们村的主要支柱产业,在车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鸳鸯玉的加工制作和销售。在武山‘鸳鸯玉’系列产品中,有多一半是从车川村走出去的。”车川村主任车存明告诉记者。
为了让玉器有个好销路,村民们自发组织了玉器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加入的加工户就有200多户。通过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车川玉器走向市场的机会。同时,部分村民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对玉器产品实施网络销售,增加了经济收入。目前,以“鸳鸯玉”夜光杯为代表的玉器产业逐渐形成规模,走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2012年全村的玉器销售收入达650多万元,“点石成玉”已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铺就全乡富民之路
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加快奔小康进程,近年来,山丹乡大力实施“生态立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劳务富乡、产业强乡”发展战略,结合乡情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坚持“山区发展养殖、劳务业,川区发展种植、加工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提升特色,唱好“重头戏”,培育出了一批特色产业,串起了条条富民产业链,拉动了经济的较快增长。
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种植品种,一个个“洋芋村”、“蔬菜村”、“玉米村”、“养牛村”等特色专业村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该乡积极做好土地依法合理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品型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13个,涉及3000多户农户加入,有效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特色产业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全乡经济的主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