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人大常委会今年选取辖区内的10个村、社区,鼓励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探索,并由区人大常委会给予必要指导。在此过程中,分散于各个社区的人大代表成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引领社区居民团结自治的中坚力量。
协会组织发现了商机
这样一个花瓶由社区联系卖给辖区的企业,售价可达数千元。
发现这一“商机”的是该社区的就业服务协会。宝圣东路社区是个农转非社区,居民就业情况不佳,社区的就业服务协会发现几名妇女会用扑克制作各种工艺品后,专门请来了区里手工艺制作方面的老师对居民进行培训。辖区内的区人大代表周时树利用自办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优势,为居民发展扑克牌工艺品项目提供支持,逐步为辖区居民开辟了一条增收的路子。
宝圣东路社区是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年初确定的10个社会管理创新村(社区)之一,在区人大常委会及综治办的指导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试点。
该社区的就业服务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在宝圣东路社区类似的群众组织中,还有帮扶、群防、调解、帮教、宣传文体、家政服务等其余6个协会组织。这些协会组织,由社区成立的社区共建委员会领导,形成“1+
“单体楼”之间架起连心桥
为什么是“1+
宝圣东路社区党委书记王富强称,该社区户籍人口8400多人,常住人口就有17500多人,流动人口比常住人口还多,治安问题突出;社区内农转非人员多,居民就业能力较弱;有47栋单体楼,物业服务跟不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社区服务能力不够等。
但是,考量社区管理的难题还不仅仅是这些。“关键是社区群众较分散,无法将他们组织在一起。”王富强说,特别是流动人口多,多数居民相互不认识,更不用说互帮互助。
王富强介绍,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梳理出7个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业、老人和儿童的照料、治安、邻里纠纷调解、文化活动组织、物业服务及社会重点人员的帮教。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群众自治,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因此,宝圣东路社区针对这7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立了7个群众协会。
“现在居民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邻里纠纷也少了。”王富强说,群众协会的作用,就如在社区单体楼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使社区居民实现了和谐相处。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群众参与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宝圣东路社区只是一个典型个例,在城乡结合部,不少社区面临着与宝圣东路社区相同的问题。
以回兴街道为例,该街道幅员面积30.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万。总人口中,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占一半,常住居民中还有库区移民、农转非人员、旧城拆迁人员。回兴街道地处城市开发前沿,征地拆迁的矛盾突出,维稳任务艰巨。
“我们街道的居住人口甚至比一些区县人口还多,大社区、大社会,管理难度很大。”回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聂平说,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沿用过去的管理办法肯定不科学。
社会管理如何创新呢?
“探索中,我们发现,社会管理创新不能由党委政府唱‘独角戏’,必须发动群众参与,引导居民和辖区单位走向自我管理。”聂平说。
宝圣东路社区即是如此,在成立各种群众协会后,群众协会再组织辖区内的群众开展活动。
例如宝圣东路社区的调解协会,由一名在执法单位工作的人大代表牵头,聘请了在辖区居住的两名律师为顾问,并吸收了辖区内西南政法大学的一些学生志愿者组成调解队伍,大大增加了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的比例。
“社会管理要围绕人来管理,只有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并让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才能收到实效。”聂平说。
人大代表成为中坚力量
“正因为社会管理需要发挥群众作用,依靠群众,我们从中看到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契机。”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吕良说。
吕良认为,人大代表联系广泛,散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干着不同的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理应承担起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的职责。
在今年全市人大代表“走进千家万户,共建和谐家园”活动的统领下,渝北区人大选取10个村、社区,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着眼于发挥村、社区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
在试点中,渝北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方案的制定、社情民意的收集和督办、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中去,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