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映衬下的大观民居。 记者 程怡 摄
建筑雕梁画栋,屋檐下成串的大红灯笼与行道上成行的绿树相映成趣,传统技法雕刻的灰雕尽显古韵遗风……
近年来,该镇以打造“重庆生态农业示范区核心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小城市”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美丽新乡镇、美丽新乡村”活动,立足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精细化管理,突出特色,着力推进宜居城镇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青瓦白墙美如景
走进大观集镇,脚踩着平整的青石板,手扶着石栏杆,微微抬头,高高悬挂的红灯笼传递着深秋里的喜悦。街道两旁小楼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房顶屋面铺设的小青瓦,白色的墙面、雕花的木窗、褐色木线条,底层墙面贴青砖片配以小青瓦雨披、雕花门及吊锤、撑弓、半圆柱头等,远远望去群楼尽染巴渝风。
近年来,大观镇投资2000余万元,集中对城镇特色风貌进行改造,涉及536个门面,改造面积达80000平米。“为凸显大观集镇巴渝居民独特的风貌,大观集镇风貌改造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该镇宣传委员钱红格说,如今,白墙、青瓦、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景象已成为该镇靓丽的风景、也成为了大观对外的一张重要名片。
文化灰雕存古韵
在大观镇,除了观赏集镇巴渝风味的民居群楼,还能品味到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灰雕。灰雕以石灰、水泥为主料,用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檐下,干结后形成山水、人物等画面,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这种工艺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你看这是当时人们居住的庭院、绕城河,下面这些是街上来来往往的居民,那位面前摆了一张桌子的估计是一位算命先生,旁边还有一个耍猴的,场面好热闹啊!”
据了解,大观集镇建成了8幅的大型灰雕,其中大观传说、大观古街、庆丰年、春耕图为28平方米的深灰雕,宴请图、蚕桑图、童趣、渔樵耕图为18平方米的浅灰雕。除此之外,还将在屋檐等地建20幅小型灰雕。一幅幅手工精细、内容丰富的灰雕,不仅提升了大观集镇精细化建设,更增加了艺术气息。
绿树鲜花显风情
在大观集镇的街道上,一棵棵桂花树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街道两旁,仿佛是站岗的哨兵。远远望去,每一棵树的大小、高矮都相差无几,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十分美观。在“大伞”下面,街道两旁以及转弯十字路口等处,一株株美丽鲜花,争先恐后地展露美丽的笑脸,绽放着各自的美丽。在花台边、草地上,三五成群的小朋友欢快地跑来跑去,木座椅、石拱桥、红灯笼、清清流水,笼罩在薄薄的浓雾里,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
美丽的风景不仅醉了当地居民,更惹来了外地游客的羡慕。游客袁家明说:“大观镇房屋漂亮,更有高品质的绿化树,鲜花也是布满街头巷尾,能常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幸福,非常羡慕大观集镇的居民。”
“在做到集镇干净、整洁的同时,加强集镇绿化、摆放四季鲜花,十分重要,要让大观集镇四季皆景、处处皆景。”钱红格说,今年大观镇开展了“四镇联创”活动,即争创市级卫生镇、文明镇、生态镇、园林镇,大观集镇实现了净化、美化、亮化、绿化。
如今大观集镇,青山拥抱、绿水环绕,巴渝民居古色古香,街道两旁的仿古路灯温暖地照亮着风情的夜晚,宁静而悠远。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