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冯尧安读报纸
街道搭台 高龄老人享金牌服务
今年94岁的冯尧安家住茄子溪街道刘家坝社区电业村,子女都不在身边,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不过,空巢并不空心,有困难,一个电话,志愿者就会上门。自从茄子溪街道组建了空巢老人“一对一”帮扶模式,还为每对搭档都建立了信息档案并在街道和社区备案,使得空巢和病残老人有了新依靠。
上午10点钟,记者来到老人家里,见到白发苍苍,身体瘦小的的冯尧安。他告诉记者,自己94岁,孩子们因为工作繁忙常常不能见着自己,更谈不上照顾了,有时候几个月都难得见一面。“冯爷爷,报纸取回来了,等会念给你听哦!”此时,冯尧安老人的帮扶队员刘朝芬阿姨气喘吁吁的拿着《大渡口报》回家。今年59岁的刘朝芬是老人的隔壁邻居,社区在招募空巢老人“一对一”帮扶队员时,她是踊跃报名参加人之一。
从早到晚,刘朝芬都“扎”在了冯爷爷家里:每天饭菜按点儿做好;屋内卫生天天打扫得干干净净;早晚检查好门窗、天然气……刘朝芬说:“老人心善,说要给我支付工资,但我怎么能要,他经济也不宽裕,况且我家也有90高龄的父亲,将心比心,不过就是搭把手的事情!”
采访中,冯尧安老人一个劲儿的夸奖自己找到一个好“对子”,还顽皮的把墙上的呼叫器按起,“有了它,我的好邻居就随叫随到,看病、理发、吃饭、钉扣子都找她,那享受的是金牌服务,呵呵呵!”老人高兴地笑着说。
社区推动 孤独银龄过彩色生活
据了解,茄子溪街道为了保证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街道各社区专门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门栋长、低保人员和热心老年工作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将社区空巢老人划分片区管理,实行每名志愿者与社区空巢老人结成“一对一”。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及时掌握辖区每一位老人的情况,满足老人的合理诉讼以及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我们制作了便民服务卡、警民联系卡、医疗救助卡、求助电话卡等各种‘爱心卡片’,发放到每位老人的手中,随时为空巢老人提供及时帮助。”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该街道一名普通社区干部邓春梅的故事。今年42岁的邓春梅是园林社区一名干部,“一对一”帮扶中她与84岁的孤寡独居老人王天银结成“对子”。由于王婆婆常年卧床不起,对于老人来说每月到银行取退休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邓春梅便每月帮她取钱并按时送到家里。邓春梅在社区工作有14年,她自己都记不起来照顾过多少寡居的老人,送走了多少孤独辞世的居民。
刘家坝社区负责人刘娟告诉记者,街道依托社区平台,对空巢老人开展健康保健志愿服务,建立社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信息档案,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义诊和保健咨询,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采访中,王天银老人这样说:“夕阳无限好,何须惧黄昏。街道对我们空巢老人的关爱,能让我们享受到欢乐祥和的晚年。”
干群携手 真情反哺建和谐街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茄子溪街道对空巢老人“一对一”帮扶包括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帮助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购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同时,志愿者还将对生活半自理的老人,提供电话问候、上门服务、急事随叫随到等志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积极开展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等志愿服务。
茄子溪街道负责人说,街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辐射7个社区,让辖区100多名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靠”。此外,街道继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救助服务,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和文艺活动。逢重大节假日,街道社区干部走入空巢老人家中交心谈心,送关怀,为他们排忧解难和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一个真正“敬老、养老、爱老”的和谐街道。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