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荣昌:农产品加工业大打“特色牌”

2012-10-18 15:14:28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王光荣 周伟华

夏布基地

荣昌是特色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61万余人,占总人口的75%。近年来,荣昌县坚持以工促农,工农互动,依托极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据统计,2011年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5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9户,就业人数达20349人,产值13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3.7%。以饲料、夏布、粉条加工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不仅为本地经济增长提供了产业支撑,还在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

以科技为支撑

百万吨饲料生产基地初具雏形

荣昌是畜牧名县,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猪种、全国最优良的三大地方名猪之一。该县年产仔猪200余万头、年出栏肥猪70余万头,为全国最大的良种仔猪产销及烤乳猪加工基地。

依托荣昌猪品牌,荣昌县借梯上树,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

多年来,荣昌县大部分饲料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骨干企业数量不多,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导致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市场价格混乱。

荣昌县饲料加工业到了提档升级的关键时候,借助科技力量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荣昌县经信委主任蒋光灿称。

荣昌饲料加工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得天独厚,县内有全国知名的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全国唯一的养猪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近年来,荣昌借助科技人才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技改扩能,并积极为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重庆巨星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饲料高科技企业。近年来,公司引进四川农大、西南农大等4位着名教授为顾问,一位动物营博士为技术总监,建立起强有力的科研队伍。此外,公司还拥有自设的畜、禽、鱼动物养殖实验场所,长期坚持开展养殖试喂实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新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体系。公司采用动态多维配方技术研发生产的预混饲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调配,使得产品质优、效稳,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公司产能很快由年产各类饲料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25万吨。

在荣昌,将科技作为饲料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种常态。高校教授自主创业兼职当老板,成为荣昌饲料行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悉,该县60多家饲料企业,有10余家是教授老板当家,或者聘请教授和讲师长期任职、做顾问。

由于有了科技力量的强大支撑,荣昌饲料加工业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截至2011年底,荣昌拥有饲料加工企业6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53.4%);年产饲料86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饲料78万吨。

此外,荣昌境内的西部饲料兽药市场现已入驻商家企业300余户,经营饲料品牌1000多个、品种8000多个,年交易额达20亿元,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和全国比较有影响的饲料兽药集散市场。

梧桐引得凤凰来。

伴随荣昌饲料加工业在国内业界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普瑞纳、普华、巨星、铁骑力士等多家知名饲料企业纷纷到荣昌投资建厂。这些企业的落户从根本上改变了荣昌饲料企业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为该县打造百万吨饲料生产基地的建设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向品牌谋效益

粉条成就产业

荣昌河包镇素有粉条之乡的美誉,其粉条生产历史长达100多年。河包粉条质量上乘,风味独特,加工工艺别具一格,并形成了完善的产、供、销网络。目前,全镇共有26个粉条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56人,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16.5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包粉条远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产销量居中西部16省区第一位,占据了重庆、成都80%的市场份额,实现年销售收入13.1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个,实现年人均增收1500元。粉条加工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河包镇是怎样将粉条做成产业的?这其间的经历并非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

早年,河包粉条不仅没有名气,甚至连商标都没有注册,粉条加工业基本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

河包镇镇长唐贤辉说:那时的企业和加工户由于生产环境差、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当地百姓加工好的粉条只能贴上别人的商标销售,利润相当薄。不少人干脆放弃粉条加工生产,改卖红薯、豌豆、玉米等原料。河包粉条加工曾经一度陷入低迷。

如何让河包粉条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提高粉条的附加值,带动群众致富?打造河包粉条品牌价值,成为当地政府的首要之举。

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河包粉条的品牌建设,先后举办10多场各类商标知识产权培训会,数十家粉条加工企业和粉条加工大户接受了培训。政府还加大对重点粉条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贷款融资,用于改善生产技术和添置生产设备。

在注重品牌意识培训的同时,河包镇还强力推进商标认证,先后注册了龙心渝珠河包等商标,均被评为荣昌县知名商标。

2010年,荣昌县通过集中打广告、组织参加农产品展销现场会等形式,狠抓粉条市场开拓与品牌推介,河包粉条的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河包粉条不仅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连重百、新世纪、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也主动伸出了橄榄枝。河包粉条彻底完成了由卖原料卖品牌的华丽转身。201012月,河包镇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随着市场销售持续走红,河包粉条开始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由于产量跟不上而失去了数百吨粉条订单的现象。

为扩大河包粉条的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企业抱团发展,目前,河包镇着力打造的占地500亩的中国粉条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该基地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制粉设备,将进一步提高河包粉条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河包粉条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该基地总投资8000万元,分3期进行,到2015年全部建成后,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可解决剩余劳力7000人,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元。

在传承中光大

中国夏布之乡名扬四海

97日,第6届西博会在西安开幕,重庆展馆由织女陈祖双现场操作的织布机成为展会人气最旺的地方。

让观众们惊讶的是,当这种传统的千年夏布被加入时尚、传统文化等创意元素后,它的价值更是成几何数级增长。一幅用夏布制成的二十孝图,其售价竟高达2万元!

夏布采用苎麻绩线织成,因古时惯用于夏季衣着,又称夏布。精制的夏布细嫩、轻柔、莹洁润泽,因而享有麻绸珍珠罗纹之美誉。

据介绍,自唐宋以来,荣昌夏布编织技术就比较发达。上世纪初,随着大量洋纱、人造丝打入中国市场,手工编织的夏布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直到上世纪80年代,韩国、东南亚等地对夏布需求旺盛,夏布才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批夏布生产企业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的回暖,荣昌县夏布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夏布主要以传统手工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相对简单,妇女、老人都可胜任。夏布生产企业采取公司+工厂+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下发订单并提供原材料,再由工厂组织工人或农民进行订单式生产。

荣昌县加合织染有限公司是夏布生产的龙头企业,公司下设30个小型工厂,每个工厂涉及上千家农户。虽然是分散生产,但由于采取了公司+工厂+农户的模式,仍可实现抱团闯市场。

订单式生产不仅让公司赢利,还为农村大量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成千上万的百姓增收致富。加合织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英说。

为改变多年来荣昌夏布以生产坯布和半成品出口为主的状况,从2009年开始,加合、双龙等公司开始引进韩国先进的印染技术,实施夏布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种类也由单纯的坯布和半成品发展为服装、床上用品、布画、折扇、墙纸等20多个品种,并广受韩国、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青睐。仅2011 年,荣昌夏布出口创汇5460万美元。

1998年,农业部授予荣昌县夏布加工基地称号。2008年,荣昌夏布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7月,荣昌县盘龙镇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夏布之乡

目前,荣昌有夏布加工企业1300多家,从事种麻、绩纱、编织、出口销售的人员达10多万人,形成10万夏布产业大军,年产夏布320万匹,实现产值16亿元,受益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经过多年的发展,荣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夏布生产出口基地,夏布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根据规划,到2015年,荣昌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夏布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匹,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培育出带动能力强、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夏布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15家,初步占领中国西部市场。夏布产品出口额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达到1.5亿美元,并初步建成荣昌夏布博物馆和夏布文化创意产业园。

届时,荣昌将成为闪耀世界的夏布之乡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